艺术厅里,低声循环播放着人人耳熟能详的《小燕子》;大屏幕上,王丹凤那熟悉的笑脸在缤纷的红色花瓣中绽放……“她美美地来,美美地走。”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民盟上影支部主委佟瑞欣说。
5月6日下午,“永远的小燕子——纪念王丹凤特别活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博物馆、上影演员剧团以及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协会、民盟上影支部联合举办。王丹凤生前的同事好友聚在一起,用这样简单朴素而又深情的方式怀念她。
“她始终是完整美丽的存在”
“丹凤爱美,人人知晓。”在著名表演艺术家、民盟盟员梁波罗记忆中的,王丹凤一生都是美丽的。“她崇尚美、追求美,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每逢隆冬,也总会变幻不同色泽鲜艳的绒线假领,点缀非蓝即黑的沉闷冬装。” 梁波罗说。王丹凤十分低调谦逊,她始终珍惜观众,爱惜每一次表演的机会。她拍的最后一部戏叫《玉色蝴蝶》,1980年的她已经56岁,但还坚持每天早上四点起来化妆,从不抱怨。
作为多年好友,梁波罗似乎还是不愿相信:去年看到她,身体状态很好,除了重听没有其他什么问题,怎么就走了呢!据悉,在华东医院治疗期间,医生尊重王丹凤本人意愿,拒绝了创伤性抢救,采用宁静疗护。梁波罗说:“她始终是完整、美丽的存在。”
王丹凤曾担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梁波罗说:“丹凤还是我的入盟介绍人。她在民盟承担了很多工作,参政议政非常出色,也用她的亲和力和人脉解决很多了问题。我记得过年的时候,丹凤总要把大家召集起来,谈谈民盟工作,总结今年工作,说说来年打算。到香港后,她又担任起上海和香港两地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联络员。所以丹凤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也是社会活动家。”
“她的肩膀是能扛事的”
除了介绍梁波罗入盟,王丹凤还介绍了一批优秀演员,如陈鸿梅、洪融等加入民盟。陈鸿梅还记得丹凤老师带他们下生活,她说:“丹凤老师关心照顾学生们,晚上休息,她怕打扰我们,总是让我们先睡,我们睡着了她才休息。”
晚睡的是她,早起的也是她。洪融回忆,和丹凤老师一起拍戏,她总是考虑别人。她对洪融说:“我的妆比较多,我先早点起,你再多睡一会儿。”
洪融说:“她关心照顾我们,民盟盟员的很多事情都是她奔走解决的。除了关心,更多的是鼓励。她要我多关心社会,把眼界打开,关心国家民生大事,然后归纳起来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在民盟这个集体里,大家一起关心国家大事,再通过民主党派和政协的渠道提交上去。丹凤老师不是弱女子,她是有肩膀的,她的肩膀是能扛事的。”
“她的善超过她的美”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民盟上影支部主委佟瑞欣是本次追思活动的策划人。他说:“丹凤老师曾嘱托我带领剧团多拍电影,沒有电影也不要忘掉舞台剧,舞台剧可以锻炼基本功。听说剧团参与拍摄电影《邹碧华》,老人家充满感慨地说,团长,如果我年轻我要跟着你们一起拍戏!丹凤老师是剧团的财富,更是上海电影的财富。”
追思会上,著名导演、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上海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朋乐,知名媒体人甘鹏等也深情回忆了他们眼中的丹凤老师。
张建亚说,她非常谦虚客气,似乎永远在摆手,说“不行不行”。也是受了丹凤老师这样前辈的影响,上影人似乎总比别人低调。许朋乐说,她永远是与世无争的笑容,她的作品、艺品、人品值得永远怀念。甘鹏说,她的美,不仅仅在外表,更在内心……
王丹凤生前的好友、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无法亲自赶到活动现场,今天清晨亲笔致信,字字句句都是对故友的思念。“她的善超过她的美……春天最后一缕风,托起丹凤远去。也会将她的真善美,播扬四海,五洲芳菲。”王晓棠真情流淌的文字,由著名演员、民盟盟员张晓林缓缓念出,在座无不动容。
风云不语燕归巢。她永远活在所有人的心底。即将于6月举行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决定在“向大师致敬”单元中公益放映《护士日记》2K修复版,向“永远的小燕子”王丹凤致敬,届时,那优美动人的歌声又将再次萦绕浦江之畔。
2018-05-07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