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集锦 >> 统战新闻 >> 稿件

沙海林:唱响和谐雄浑的大合唱

2015-03-16 10:20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是我们党关于协商民主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沙海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沙海林认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前提是加深认识,凝聚共识,要在“广泛”上下功夫;关键是分类推进、畅通渠道,要在“多层”上下功夫;根本是形成机制、健全完善,要在“制度化”上下功夫。

  “具体来说,广泛凝聚共识,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沙海林说。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共识就不可能落实。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尤为需要形成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思想共识,进一步打牢协商民主的思想基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加深认同,要看到人民民主的真谛,就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从而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共识的形成,既需要中共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加强协商民主的思想认识,也需要更有力地凝聚起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形成巨大合力,实现更为广泛的协商。

  “我感到,共识一旦凝聚起来,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就会更加有力,社会成员参与协商会更加主动踊跃,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得到了保障,人民民主就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沙海林对此充满信心。

  坚持多层推进,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沙海林认为,《意见》明确了协商民主的三个层面和七种渠道,每一种协商都有丰富的内涵,也有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中央对推进这7种协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是需要重点加强,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是需要积极开展的,社会组织协商是需要逐步探索的。几种协商之间,既有横向区分,也有纵向联系,共同构成了协商民主体系,需要加强衔接与配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立场和态度。

  “我认为,在多层推进协商民主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关注和实践加强政党协商的问题。”沙海林介绍说,近些年来,上海在推进政党协商方面不断探索。比如,2013年上海就推进政党协商作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中共上海市委在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的意见》,对政党协商的原则、形式、内容、程序以及相关工作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协商议题的统筹、协商方式的拓展、意见建议的反馈等方面更加规范,受到党外人士的好评。

  沙海林表示相信,只要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各方面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只要把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形式充分利用起来,只要把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协商活力都充分激发起来,协商民主就能唱响和谐雄浑的大合唱,助推改革事业前进。

  完善制度化,是要解决如何做得好的问题。

  要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就要提升协商的实效,这既需要方式方法的改进,也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亟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规范,根本就是要在制度化上下功夫,使协商民主成为一种政治的规范、社会的自觉。

  沙海林强调说,只要我们秉承“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的理念,深化认识、突出重点,一定会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