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 稿件

博客: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

2011-12-05 10:01 作者:王红

    支持下属各支部以“博客”作为基层支部建设的新平台,尝试以此开展盟务工作,民盟普陀区委初步尝到了甜头。

    传统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信息渠道少、效率不高、覆盖面窄、时效性和交互性差等。而且组织生活形式较为单一,限于读书读报、考察联谊、座谈交流等,盟员要参加这些活动还需抽时间前往。当前,盟员往往是单位业务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当有限,导致参加活动具有一定困难。如此一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向心力和生命力趋于式微,影响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有所改进和创新。

    将现代网络技术导入民盟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手段和方式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民盟普陀区委认为,借助博客无疑是使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凸显“时代气息”和“实际成效”的最佳切入点,于是对基层组织利用博客开展组织生活给予大力支持。

    20091月,民盟普陀区教育联合支部在中教联合支部拆一建四的基础上成立,5月正式运作,随后,刚成立的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即开设了博客。从这个支部建立博客的初衷可以看到,因为是联合支部,初成立时,原有14位盟员,分布在11个单位;现在支部已有23位盟员,分布在18个单位工作。如何联系所有的盟员成了他们支部首先要解决的困难。幸好所有盟员都是在职的,除两人50岁以上外,均很年轻,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是该支部利用博客开展组织建设的有利因素。

    自打开设博客,支部活动因此突破原有地域、时间的局限,有了一个新平台,盟员即使不到现场,也可以过组织生活,大大方便了盟员间的沟通和学习,为新支部在较短时间内加强凝聚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支部将博客日志分成教育动态、建言献策、盟的学习,盟的活动和盟的生活5个栏目。有9个相册、近百幅图片,展示了支部自开设以来的公开课、团队培训、观摩、旅游等活动情况。博客利用友情链接,链接了民盟中央、民盟市委和普陀区政协等上级组织的网站,同时链接华师大四附中等兄弟盟支部和盟员博客,以此建立了一个新的学习资源库。

    从建立伊始到现今,博客记录了该支部的活动、学习等过程,见证了支部的发展历程。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是,他们把博客从一开始仅由支部主委发文、盟员看文,发展到后来的盟员间积极互动,极大地加深了盟员间的感情,凝聚了人心。

    20108月底,劳技中心管旭萍老师赴云南支教,因出发很仓促,支部没能派人去送她,大家就通过博客和飞信等工具为她送出了美好的祝福。管旭萍老师也将她在云南支教的点点滴滴通过博客与大家共享,大家彼此留言鼓励支持。

    最近,支部还根据博客运行情况,制定了后期的建设计划,如增加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增加盟员间的互动,促进交流和凝聚;实行盟员分栏负责制,以制度要求更多盟员参与等。

    受教育支部博客工作的启发,民盟普陀区委还对基层组织建设使用博客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包括“您是否认为,博客使民主党派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并增加吸引力?”“您是否通过博客,更多地了解了各种关于盟务的有用信息?”等。

    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问卷率达82.7%。在对问卷信息进行分析后,民盟普陀区委了解到,普陀区盟员对博客已有较深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盟员认为博客形象直观、真实可信、喜闻乐见以及覆盖率高。不少盟员充分意识到博客所具有的自主性、共享性及便利性。超过半数以上的盟员肯定博客对党派基层建设大有用处。部分盟员已经尝试通过博客参与到各种盟务当中。被受访者中,已有四分之一盟员经常性或比较多地在博客中留言、发表评论。相对盟员年龄结构而言,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了。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博客在组织建设、民主政治、组织活动、组织凝聚力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民盟普陀区委认为,博客是开展盟务工作、联系广大盟员的很好载体,希望有更多类似教育联合支部这样的基层组织,通过博客这一平台,把支部和广大盟员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美丽温馨的精神家园,使博客真正成为思想交流的新载体、支部建设的新平台、基层监督的新模式、组织生活的新天地、自我管理的新渠道、理论研究的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