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史专区 >> 稿件

衔着橄榄枝奔走呼号的和平斗士

2015-07-01 15:08 来源:民盟普陀区委 作者:谷明先

  早年的黄炎培先生在革命中,职业教育是他的主线,他和他的同仁们认为: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国家。“九一八”事变,他把“抗日救国”,放在人生目标的首位,明确地提出,国内的民主和平是抗战的前提,只有国内的民主和平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才能打败赶走日本侵略者,这才是最大的和平。至此黄炎培是衔着橄榄枝的斗士为和平奔走呼号,终身不止。他在《救国通讯》上要求“国民党归政于民,召开国民会议团结抗日。”在一次一次奔走呼号中黄炎培愈战愈勇。特别是“七七事变”以后,全国各阶层的抗战的斗志更为高涨时,他对和平、团结御敌的愿望更为强烈。许多人在许多问题上没没有理清头绪时,黄炎培和他的同志会已经成了团结和平的中坚力量。

  黄炎培和国防参议会的其他团体在动员抗战力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在某些方面被采纳。那些重大的如罗隆基执笔修定的经多名知名人士讨论过的“五五”宪章,却遭到蒋介石的反对,而不能提交大会讨论。这一切让黄炎培等人,深感处于小党派、小团体要团结,团结的力量比分散的大、更有力量。他们痛感自身的的地位的虚弱在强势面前,分散的弱小者只有寻求联合以增强抗衡实力。许多人认识到中国抗战的关键“在于内部的团结,我们民族的团结,”“才是争取正义和进步的斗争的伟大基石。”可以这样说黄炎培先生在他为和平、为抗击日寇的侵略,又大大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这种背景下“统一建国会”应运而生,但不久这些人感到也没有显示出多大力量,这使“统一建国会”同志感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产生加强组织的念头。

  1940年12月24日黄炎培、梁漱溟、左舜生、罗隆基等人觉得“非团结,大局无出路。”于是乎,他们决定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正式成立。黄炎培任主席。后来因为去掉“政团”两个字,使组织更为紧密,中国民主同盟。这不仅是中国诞生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党;黄炎培先生为和平的事业更大有作为。该党宣布的奋斗目标是响应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呼吁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治,建设民主国家。

  黄炎培在许多问题上表现了他的政治敏锐和深远,比如在讨论,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的问题上,众人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皖南事变”的发生后,黄炎培说,“军权落于一部分人之手,尚安有民主政治可言”,“若两部分以上分握军权,连统一国家的资格都没有,更何从讲到民主”。毛泽东说过“要看军队掌握在谁手里,为谁服务。一个没有武装的政党是没有力量的。”可以说在谋求和平方面,黄炎培是很有远见的。

  黄炎培一心要国家民主和富强,希望国共两党携手建设和平、富饶的祖国,首先是团结抗日,促成联合政府的建立,1945年6月黄炎培等人面见蒋介石把此行目的告知蒋介石,征得蒋介石的同意;他们电告延安,延安复电:“诸先生团结为怀,甚为敬佩。”中共领导人又亲自到延安机场迎接黄炎培等人的到来。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就国是问题和黄炎培等人广泛交换意见。这期间黄炎培和毛泽东在窑洞的一段对话后称“窑洞对”,七十年过去了,至今仍有它的现实意义。

  黄炎培是前清举人,亲眼目睹清王朝的灭亡,又饱读史书,一个一个朝代的兴衰让他更深远考虑祖国的未来,他从这兴衰的“周期律”说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患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从黄炎培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一个民主斗士多么渴望自己的国家永远安宁永无灾,他看到中共的“其兴也勃”,中共能否跳出这个周期律。让中国长治久安。黄炎培值得敬仰的就在这地方!毛泽东略作思考,掷地有声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以后,黄炎培为我们国家,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做出了太多太多。

  今天看来,在延安窑洞里的对话,黄炎培的愿望,和毛泽东的回避周期律的具体做法,还要努力实践。做得更完美。 能让这两位伟人、先贤能在九泉之下笑看到神州大地兴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