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9 16:30 来源:文汇报 作者:转载
图片说明:上图:
图片说明:中图:
图片说明:下图:
□陆士清
一转眼,
作为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苏步青一生潜心科学,著作等身,他还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包括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科学人才,桃李满天下。苏步青多年来还始终关心着高等教育的基础——中等教育,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还亲自为中学教师上课,帮助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苏步青曾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常年活跃于统一战线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
——编者
1984年冬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
古代哲人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谓之不朽(参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苏老以百年之身,为国建业之伟,为教育事业立言之诚,修身立德之高尚,堪为三不朽!
“三不朽”,立德为先。人之高尚,私德为要。在这方面,
为保护学生,愤然写下《辞职书》
苏步青小时聪明而顽皮,在水头镇读小学时,曾经因与语
1931年,苏步青学成回国探亲,特意在家中设宴款待
百岁诞辰怀竺公,文章道德仰高风。
世传求是今逾昔,誉载剑桥西复东。
遗像忆曾离乱里,伟功铭永简篇中。
黉门危耸武林日,处处弦歌彻碧空。
崇敬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苏步青、陈建功是中国现代数学界的双璧。他们都热爱祖国,志趣相同。他们一起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数学拔尖人才。苏步青回忆他与
苏步青对朋友情深谊重,对学生,精心培养,爱之深,护之切。1936年春,他的学生卢庆骏与体育老师发生激烈争执而引起体育老师不满。国民党派来的代理校长郭某认定卢庆骏是“活跃分子”,下令将卢开除。苏步青得知后立即与校方交涉。他对郭某说:“卢庆骏学习很好,我不同意开除他的学籍”、“卢庆骏是我的学生,我担保他没问题,不能开除。”
“决定已经作出了,你再吵也没用!”郭某依仗自己的后台硬,拒绝苏步青
校方领导:
鉴于校方在决定开除我的学生卢庆骏学籍一事上处理偏颇,又无视教授们的正当要求,我无法忍受。今愿再次提出担保,以让卢庆骏继续学习。如果校方仍执意不改决定,我即辞职。
特此告之 苏步青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五日苏步青的《辞职书》一出,浙大学潮蜂起,导至学校瘫痪,刚愎自用而又心怀叵测的郭某难以收场,只好无奈地离开浙大。卢庆骏不仅保留了学籍,毕业后苏步青还将他留在校数学系任教。卢出国深造归来,先后在浙大、复旦、哈工大任职任教,调入国防部五院工作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起飞作出了贡献!
1947年10月下旬,浙大学生会主席于子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和杀害,苏步青得知后义愤填膺,他以浙大教授会主席名义从南京发电回浙大,发动
吾爱吾师 更爱真理
苏步青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有一颗实事求是的科学之心和学术之德。早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读博士时,他就表现出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精神。当时他的导师洼田让他看自己写的《关于一个轨道》的论文,论文得出五次代数曲面的结论。苏步青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试用别的方法重新计算,结果五次项系数全部被消掉,也就是说洼田原先的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于是洼田将论文全部改写,并与苏步青共同署名发表。
苏老求真求实的精神也体现在他所创造的数学讨论班中:
1978年春的一天,苏老一早来到数学讨论班的教室,选了一张有扶手的课椅坐了下来,打开笔记本,准备听讨论报告。数学讨论班是苏老倡导的,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措施,“四人帮”及其余党曾把它污蔑为培养“白专尖子”的土壤,砸烂铲除。现在拨乱反正,苏老又把它恢复起来,三位毕业不久的年青人,正在经历着严格的基础训练。“开始吧,小罗,注意表述要有条理。”苏老说着,像一个谦虚的初学者,认真地听着年青人的报告,不时地记着笔记。
忽然,“等一下,小罗”,苏老打断了小罗问道:“这道命题,你是否弄懂了?”小罗不答。
“是否真的懂了?”
“还不大懂。”
“‘不大懂’?不好,不是科学的语言。”苏老站起来朝讲台走去。他示意小罗坐下后说:“科学就是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说不大懂。现在,我给大家讲一遍,注意。”苏老用粉笔轻轻地敲了敲黑板,“画这条线要从原点出发,这里的推导,从上一步到下一步都要严格、严密,‘存在’、‘使得’每一个概念都要准确……”苏老边讲,边快速地写着方方正正的板书,清晰、精密地分析每一步,那动作,那神采,谁能说他已是76岁了呢?
对
葛老:
接奉
为改正错误,正在准备给《人民日报》编辑去信修改,请求订正,能否得到该报的采纳,尚未可知。先修此函道谢,顺颂道安!
苏步青敬上
律人律己 虚怀若谷
苏步青来复旦不久即担任领导职务,从教务长、副校长到校长,特别是校长任上,手握实权,但他权为公用,生活朴素,自律甚严。复旦大学副校长、杰出的电光源专家蔡祖泉曾有很高的评价:“苏老很正派,有风格”。1998年10月,苏步青荣获该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元。这个奖励,是对他数十年来在数学科学中取得的成就和卓越贡献的表彰。这笔奖金,他完全可以自用;但是他自奉简朴,拒绝奢华,不求享受。他想到的是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他将这笔奖金悉数捐出,为数学教育事业作贡献。苏老给复旦大学党委写了字字闪光的信——
复旦大学党委:
我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1998)成就奖,我愿意把全部奖金100万港元捐给教育事业,其中50万港元捐给复旦数学所、数学系,作为奖励优秀师生基金。另50万港元捐给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妥否请指示。
苏步青
雁山鰲水好云烟,
人杰地灵自古然。
今日乾坤换新颜,
物华天宝更无前。
他关心故乡的教育事业,给平阳县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校题词或题校训:“攀高贵在少年时,为学应竭毕生力”、“成才在于勤奋与坚持”……款款寄语,殷殷期盼!他热情接待家乡的党政领导和教育界人士,与他们讲家乡话,共话乡情,共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故乡的林霁山(林景熙)、棋王谢侠逊等历史名人深怀敬意。他为母校平阳县中心小学写了《卧牛山谣》,《跋》文中,特为标出爱国诗人林霁山。因为“林景熙是南宋末期的爱国诗人,佳作不少,也是温州2000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当元初将领杨琏真迦发掘绍兴宋室六帝陵及大臣墓抛弃其遗骨时,激于义愤的林景熙,约同乡人前往收拾骸骨,葬于兰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为标志,并作《冬青花》等四首,以记其事,以抒忠愤。这种热爱祖国、反抗民族压迫的行动,深受后人称赞。”
总之,苏步青作为人子有子德;作为学生有学生之德;作为老师有为师之道;作为朋友有友德;作为专家学者,有为学之品格;执掌学政,有廉能政德。他热爱故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我们中国人极为崇尚的道德的领地上,他树立起令人钦敬的高标。他崇高伟岸,德耀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