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强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齐聚上海师范大学,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廖世承先生诞辰120周年,追思先生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我谨代表上海民盟1万6千盟员对廖世承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
廖世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和民盟上海市委的领导。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廖世承先生所处的时代,正值民族危难之际。传统的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成为社会进步的束缚。为探索中国社会改造和进步的出路,中国的教育实践者开始了多种教育实验。廖世承先生正是投身于这场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认为“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有良好之教育而无良好之社会,则成效难睹;有良好之社会而无良好之教育,则振兴不易。”1919年留学归国以来,廖世承先生把全部的爱国热情都投入到教育实验和教育改革中。1938年,他受命创办了国立师范学院,该学院独立办学,载入史册。至今,独立设置仍然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办学形式。建国初期,廖先生曾说:“教育工作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作,师范教育是基础工作的基础,师大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师。”1956年起,廖世承先生作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院长和上海师范学院院长,把上海师院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并具有特色的师范类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内涵。
廖世承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1952年入盟,历任民盟第二、三届中央委员,1958年起,历任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副主任委员。廖世承先生一直是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在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期间,正值反右运动席卷全国,作为一名高校校长和民盟市委领导人,廖先生深知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始终秉持公心,竭尽全力做好盟内外知识分子思想的疏导工作。“矢志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是廖世承先生的坚定信念。在盟内,他号召广大盟员紧紧依靠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对上海民盟组织的发展和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廖世承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和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在盟内外备受尊敬。
1951年起,廖世承先生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还历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他长期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多次在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上,对师范教育、中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民盟一直十分关心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我们的主要界别之一和人才优势所在。多年来,上海民盟持之以恒地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围绕教育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提案。回顾廖世承先生探索教育的规律足迹,研究其从实践中总结的教育理论,继承发展其严谨、科学、务实的治学精神,对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廖世承先生虽然身已远去,但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一生所坚持的为人、为学的良知,无不使我们后人晚辈钦佩和景仰。今天,我们追思廖世承先生的道德风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事业成就。缅怀他为教育和统一战线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就是要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学习他对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务求真知、笃行不倦的治学精神,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光荣传统。我们既要把对廖先生等前辈的追思与怀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激发我们爱国奉献、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