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6 12:28 作者:闻黎明
——闻一多对民盟的认识,反映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实现思想转变的道路
我的祖父闻一多
1923年的闻一多,还是一个国家主义的信仰者,甚至在1925年还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发生过武斗。九一八事变时,他不赞成学生到南京请愿,为此成为学生运动的打击对象。这些挫折,曾使他心灰愿冷,一时疏远现实政治,走进了象牙塔。不过,那时的闻一多还没有打消对共产党的成见。一二九运动中,他反对学生上街游行;西安事变时,他谴责张学良杨虎城;抗战中期,他还认为蒋介石是抗战领袖。然而,闻一多在本质上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的所有选择,始终没有离开他所认为的民族利益,澳门回归时全国传唱的《七子之歌·澳门》,今天被公认为闻一多爱国诗歌的代表作,却没人注意到它其实是为了宣传国家主义才创作的。正是爱国主义这一内因,使他能够最终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逐渐认识到国民党抗战不力、积极反共的政策,严重防碍了抗战发展,逐渐认识到国民党坚持的一党专政,是逆历史进步的政治腐败。也正是在这个内因作用下,他不再拒绝与共产党人来往,并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甚至产生过加入共产党的念头。
闻一多最早接触的共产党人,是南方局派到昆明的华岗。具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华岗很快赢得闻一多的尊重,以致把华岗视为共产党组织,对他几乎惟命是从。1944年5月,吴晗动员闻一多加入民盟时,闻一多还认为民盟是三教九流,自己若加入党派的话,就直接加入共产党。但是,华岗告诉他,民盟的基本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是一致的,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加入民盟,作用比在党外更大。在闻一多心目中,华岗的话就是党的话,于是,他决定加入民盟。
其实,那时的闻一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还非常浮浅,与他接近的共产党人除了华岗外,只有张光年等个别人。真正促使闻一多转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社会进步的路线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时提出的联合政府,不仅为了挽救当时的军事危机,也是战后国家建设的蓝图。正是从这个路线中,闻一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从而衷心拥护联合政府路线。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更是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使他从过去模糊的大同世界理想中,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不仅最低纲领,还有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使闻一多豁然开朗,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正由于有了这些认识,加入民盟的闻一多才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于是,才出现了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出现了敢说敢为的闻一多,出现了“一二一”运动中的闻一多,出现了维护政协路线的闻一多,出现了“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的闻一多。
闻一多从加入民盟到倒在国民党特务子弹下,时间不到两年。而这两年,是他最辉煌的岁月,而这辉煌的岁月又无不与云南民盟紧紧相联。我常听到人说,“闻一多是云南民盟的光荣”。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没有云南民盟就没有闻一多”,因为云南民盟以极大的包容量吸收了他,为他创造了实践理想的用武之地。
(本文节选自《云南民盟——纪念云南民盟成立七十周年专刊》,原题为《在纪念云南民盟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