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8 09:03 来源:研究室 作者:王海波
读了张素华写的《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毛泽东万岁”》一文后,感慨颇深。就在胡乔木1950年起草《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前,他还参与起草了1948年中共中央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如今,人们念念不忘的是这个口号的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可又有谁知这个“五一口号”草案的第23条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呢?
2000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郝在今写的《协商建国》。作者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写道:“原稿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都被毛泽东删去。”
2008年4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朱维群主编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作者在第五章第三节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五一口号”初稿送到毛泽东的案头,他将目光停留在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万岁”和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上。
毛泽东此时不免思绪万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救民于水火、追求人民民主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主张“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提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一政治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广泛赞同,使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峥嵘岁月中,同各民主党派携手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一致拥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革命胜利的曙光才刚刚显露,怎能提“万岁”呢?
也许是想到这些,或许想得更多更多,毛泽东拿起笔来,将“五一口号”初稿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将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划掉。将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为什么时隔两年,毛泽东在审阅“五一口号”时没有像1948年那样划去“毛主席万岁”?难道他已经想不起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难道他已经忘了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提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的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