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风采 >> 稿件

一次难忘的讲学团活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民盟静安区委的档案柜内,有一面紫色的锦旗,在它旁边紧依着一卷31年前的档案,卷内有一件文号为盟沪静(1986)教字第12号的红头文件。静静展读锦旗和卷宗,一段被许多人淡忘抑或不知的往事不禁浮出了水面。那就是1986年时民盟静安区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邀请组织区内各党派、各学科名师去黑龙江省伊春等城市讲学的支教往事。

  大家一定好奇,远隔千里的黑龙江省教委和上海市民盟静安区委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这还得从1986年4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说起了,该法第六条“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提出,激起了祖国各地积极的回应和反响,一方面是老少边穷地区兴起了向各东部沿海教育发达地区学习的热潮;另一方面也鼓起了以教师为主体成员的民盟上海市静安区委等组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贯彻落实智力支边的干劲。当地处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伊春市、七台河市和双鸭山市四市教育局先后前向省教委提出申请,诚挚邀请并欢迎经济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去支教的要求后,省教委经多方联系,最终确定向民盟静安区委发出了邀请。

  众所周知,地处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区是上海的教育高地,拥有市西、育才、五四中学这些蜚声沪上的名校,而执教于这些学校的静安民盟盟员中又多为业精德高的名师,他们或是建国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或者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业界翘楚。他们扎实而精湛的学识和技能,他们对教育改变个人命运乃至民族进程的热诚,对民盟服务于科教兴国的赤子之心,他们长期躬耕杏坛桃李天下的教学成绩,都深深吸引了千里之外的东北同行。

  接到黑龙江省教委办公室的邀请函后,民盟静安区委马上召开区委会议,决定组织优秀教师盟员,并扩大到全区的优秀教师,以讲学活动这一方式先援助哈尔滨市、伊春市、七台河市。会议的结果就有了开篇出现的那件民盟静安区委1986年2月14日发文的公函。文件明确了讲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边疆地区普通教育水平,贯彻我国普通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在为期三至四周的活动中,静安讲学老师将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讲学费,授课以讲座形式为主,适当举行座谈会,双方交流教育经验和信息;讲学的内容为初中的语、数、外、物、化和学校行政管理六个学科,分析教材,介绍教育动态、经验和交流信息。后来因北京讲师团到访时间与静安民盟讲师团重叠等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民盟静安区委决定时间延后至7月,地点确定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伊春市,讲师团的规模由7人扩大到12人,成员由盟员扩大到全区各党派优秀教师。

  盛夏来临的暑期之际,来自静安区育才中学、市西中学、五四中学这三所彼时静安一流名校的校长、特级教师和区教育学院的教研员共12人完成集结,其中区教育学院的教研员是主力,毋庸置疑这是一支实至名归的静安中学教师“梦之队”,领队由民盟静安区委委员、教育工作组负责人、静安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唐敏意担任,负责化学科目的是市特级教师、静安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刘泽珺,负责写作的是广受青少年喜欢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过儿童剧和同名动画片《雪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家嵇鸿老盟员,那年他已65岁了,但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依旧踏上了征途。余者如五四中学校长曹琪(另任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教育学会会员)、史彤伟(静安区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上海市数学学会会员)等都是在全市、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最令人惊喜的是,著名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长期担任上海育才中学校长的段力佩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支队伍全部拥有高级职称,平均年龄为54岁,是全区各学科的带头人和标兵,他们带着燃灯者的情怀,即将把集聚着知识、经验、方法、美好祝福和他们所有的热情播撒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啦!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偏东,位于小兴安岭南坡,是1957年由县改市新兴的林业城市,号称“中国林都”。伊春为满语的译音,是“衣料毛皮”之意思,这里是典型山地地貌“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以拥有珍贵的的小兴安岭红松著称于世。伊春市虽然地处祖国边陲,但对外联系却很多,对教育也非常重视,1986年该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一大主题就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故而全市教育工作者,对来自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来的老师带有满心的期许和憧憬。

  由“豪华”阵容组成的讲师团到伊春后,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子地对当地300余位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学校行政管理等学科的教师展开了培训。根据1984年就开始到伊春支教的北京讲师团对当地教师学员培训后的综合反馈,来自静安区的老师们认真商议,很快明确了目标答成了共识,他们决定不辜负各方的期许,要体现出上海优秀教师的水平,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自己的看家本领和人格魄力尽已所能的提高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师团成员根据学员们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依据当地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定讲课时贯彻“实”和“新”两个字,切实帮助学员理解、掌握各科教材中的疑点、难点、要点,破除教学中的陈旧观念和内容,介绍当时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重视信息内容反馈。授课时,讲师团成员注重内容的不断出新,把讲学与教育改革的探讨结合起来,开拓了教学新路子。讲师团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该市前两年也曾邀请其他地区的老师来讲课,但出席率很低,学员反映:他们来学习提不起兴趣,宁可回去淘金,几天可淘得一个“金溜子”(注:即金戒指),价值数百元。但这次听课后,觉得收获很大,舍不得离开课堂。讲师们趁热打铁,利用一切时间与学员们密切交流,共同切磋教材并互换心得,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倾囊而出。每位教师上完一堂课,学员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一次,学员的掌声竟长达几分钟,感动得老师流出了热泪。

  一次,有位教师应学员要求上了一堂语文示范课,由于备课充分,上得十分成功。听课的是当地重点中学初二的好班学生,课后他们团团围住静安讲师团的老师,兴奋地说:“上海老师的课,好得没法治了!”一位负责教研的当地教研员说:“这几年,我听了200多节语文课,这是最好的一堂课。”当晚市教育局局长赶到讲师团住处,慰问上海教师,并同进晚餐。讲师团在伊春受到极大的尊重和礼遇,伊春市市长聂秉林亲临讲师团住所亲切慰问,与静安的老师们一一握手,代表伊春人民对上海教师放弃暑期与家人团聚和外出游玩,全心全意支援教育落后地区的奉献精神表示感谢。当地最重要的媒体伊春广播电台和《伊春日报》详细报导和高度评价了讲师团的活动,称上海市静安民盟讲师团为伊春市教育史写了光辉的一页。

  身为民盟盟员的老师们的嘉言美行打动了很多学员,有一位学员在上课时递给讲师一张条子问:“民盟是什么样的组织?你们不为报酬,为什么千里迢迢到伊春?”对民盟老师由衷钦敬。学员们交口称赞民盟是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在这之前,伊春市没有民盟组织,系统培训后,有5位伊春市教育学院教师,主动提出要上海盟员介绍他们加入民盟,静安的盟员教师们们欣然为之介绍盟史盟章,明晰的告诉了他们民盟“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宗旨,这之后伊春就有了盟员和盟组织啦!

  受人敬重的特级校长段力佩在作过一次关于改进教学理念内容的报告后,应伊春市教育学院之邀,为该院主办的《伊春教育》编辑部题写刊名《伊春教育》并题词“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记号。当地教育界各方人士委托伊春市教育学院为讲师团送上了“振兴边疆教育,架设友谊桥梁”的锦旗,讲师团老师们在依依惜别中载誉而归,让静安民盟人和教育人美好的形象永远烙印在了黑土地上。

  就在大部队启程返沪之际,嵇鸿老师却留了下来,这位生于西子湖畔,长于太湖之滨,成名在浦江西岸的老作家已然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翠密的林海层林尽染、豪爽的东北人民热情似火、香辣的高粱酒让人沉醉,一切的一切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和灵感,白天他四处采风,晚上他奋笔疾书,二个月后,他那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毒窟》问世了。

  2016年春节,笔者曾去探望96岁高龄的老人,听力不佳但思维活跃的老前辈动情地对我说:“我还记得那次去伊春的支教,我还记得当地老师们渴慕真知的眼晴,我还记得我反复和他们强调说,作家不是教出来的,写出好文章的唯一途径就是多读、多写。”我问他:“接受他们的感谢时,是否很有成就感呢?”老人摇摇头,缓缓地说:“”他们感谢我们送去了经验,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感谢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优越的环境,从而让我们更珍惜并感动于我们的拥有呢?”四个月后的6月,老人过世了,而三十年前的此时,他正在精心备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年民盟静安区委组团的讲师团中已有数位驾鹤西归了,但那面锦旗,那卷档案所承载的静安教育人,静安民盟人好为人师、造福一方的足迹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留痕,那次远行也将铭刻史册!

2018-04-16 09:14 作者:商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