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风采 >> 稿件

全国两会丨丁光宏:半生复旦有盟味儿

WDCM上传图片

  “从我80年进复旦,想想到现在,也有37年了。”冬季的上午,在淡淡的茶香中,丁光宏沉浸在了回忆中。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公室主任,十年人大代表,五年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民盟复旦大学主委……翻开丁光宏的履历,除了丰富的行政和政治身份,更耀眼的是数十个省部国家级的学术奖励,自1963年初夏启程,已然走过半生的他,有太多的故事可说。

  最年轻的教授

  从最初的数学系,到后来生物力学的研究生,丁光宏一路走得很是通畅。在复旦这个藏龙卧虎的老牌名校,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87年毕业后就留校做相关研究。高校提职称一般都是5年一提,4年算破格提拔,要经过严格的评比和淘汰机制。丁老师戏称为“打擂台”。他笑称:“我当时就是一路打擂台打上去的,所以后来到了30多岁就成了教授,也创造了当时最年轻教授的记录。”

  倾情民盟

  “当时我和张文系主任私交很好,他找到我,和我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分子总要加入组织,建议你加入民盟吧。’”后来经他介绍,丁光宏加入了民盟。他说,民盟那时候在复旦里可谓群星璀璨,谷超豪先生、谈家桢先生、邹逸麟先生……谈及许多年前与复旦民盟的渊源,丁光宏依然显得有几许心潮澎湃。“那时候这些教授可谓是学校的‘大牌’,是青年教师们心中的楷模。能加入民盟,让我甚感荣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碰撞也热烈起来。“那时候的盟组织活动气氛很好,大家常坐一起谈国家发展、国际动态,有科技上的,也有文化上的。当时虽然研究任务很忙,但是大家都自发自愿的参加盟组织的活动,这种热情一直延续了下来,很是可贵。”丁光宏当时热心盟务,经常积极参加和组织活动。他认真向盟内前辈们学习,也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正是他这种对盟务的热情,感染了复旦民盟的盟员们。于是在大家的推举下,他在2006年成了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热心主委

  他说日前复旦民盟在学期结束前照例开会,统战部的同志也来参加,看到与会盟员们济济一堂,不由感慨:“民盟来的人真多!”学期即将结束,各项工作繁忙,加上上课任务,很多教师自顾不暇,也难怪他这种话脱口而出。复旦民盟的凝聚力和热忱,由此可见一斑。

  “组织有凝聚力,其实主要还是看能不能给盟员一种归属感。”丁光宏当上主委之后,对于盟员们和盟务的热心更加高涨,虽然因为行政工作影响了一部分研究,但他却没有抱怨。有个退休盟员遭遇了邻居违建,法院判决却迟迟未执行,严重影响了生活。丁光宏听说后,通过组织从人大找到法院,帮助盟员解决了问题。在他看来,帮助盟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出面,代表组织的力量,大家能够互相关心,互帮互助,为了一个集体努力,自然能够团结在一起。”对内,他热情服务盟员,广受好评;对外,他作为复旦的组织负责人也是积极履行指职责,在双月座谈中建言献策,为学校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我做主委期间,最感动的就是年底盟组织开会,院士们都会亲自前来。当年谷老他们对于盟组织的这种热情,对于年轻盟员都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教育。”言及此处,丁光宏显得有几分动容。他坦言前辈们对他影响很深,让他以后无论从事任何行政职务,都能着眼做事,为教师盟员们服务。

  “民盟作为知识分子的参政党,一定要看大势和未来发展。”他坦言,做了两届主委后“急流勇退”,是给年轻人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根本。复旦民盟在很多盟员眼中“有盟味儿”,不仅仅体现在优异的本职工作,更表现在出色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一个民盟盟员的社会责任心。在他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各种社科、历史类的书籍。“平时还是要多学习,掌握历史,才能放眼未来。”在丁光宏眼中,坚持民盟优良传统,其实也是回归知识分子的初心。“看淡一己之得失,发展好人做好事,我想,这也是前辈们的期许吧”。

  这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让丁光宏更觉肩负责任重大。他表示“两会”期间,会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利,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献计谋策。在仔细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后,他在宪法修改、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都准备了相应的建议。

2018-03-14 13:59 作者:王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