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清华是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的教授,他的著作《中国农家行为研究》获评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与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度“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访谈过程中,史教授风趣幽默,说起自己的研究热情洋溢,谈到自己的学生更是满怀骄傲。从研究到育人,他反复提到人是悟性的差异。“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似乎成为了他的口头禅。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老师对研究的热爱,更有其对学生的教导与关怀。
《中国农家行为研究》研究了什么?
史清华: 这本书写于2009年,把我自己的30余篇研究农家行为的论文整合成书,包括研究农民收入增长、农户家庭生产要素配置、农家劳动力转移、农户的金融行为、农民制度的历史变迁等内容,核心是研究农村劳动力与金融行为的变化,从微观农户研究入手来解读中国“三农”宏观变革。
什么是好的学术研究?
史清华: 首先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你研究出来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那肯定是不对的。其次要尊重人之常情,符合情理法序,我们生活在情理社会,社会运行要遵循基本道理,有其内在的规律。解决社会的问题首先要从人之情出发,其次是把握其蕴含的自然道理,最后才是依靠法律解决具体问题。所以好的研究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符合情理法序的研究。
如何做出好的学术研究?
史清华: 首先你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作为一个研究者才能做出好的研究,你要真的想做点研究,想解决些问题。第二是要找到真问题,遇事多问为什么,从问题出发开始思考,展开调研进行研究,要能够深入问题,理解问题,从问题中寻找答案。
怎么看待师德?
史清华: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作为老师要做好榜样,言行一致,具体体现是要以身作则。如果我们对学生言而无信,学生第二次就知道了,不会再相信老师。
我认为我是老师,不是老板,学生是来跟我学东西的,不是打工的。所以我给学生布置任务会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向研究方向,形成的东西不代表我的研究成果,而是学生自己的努力,这样学生虽然还是做我的研究,但是他的研究内容却是独立的,我会以我自身的行动告诉他,怎么做出一个好的科学研究,怎么申请、怎么完成国家的课题。因为博士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学者,将来到科研岗位上你要成为一个做科研的好手,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就要训练学生如何做好研究、申请好课题。我的学生毕业后工作一两年,课题、项目就都来了,文章也发的很好,都来自于博士期间的良好训练。
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将军赶路不追兔”,不要被小利益妨碍大局,你要有大目标。学院要求的论文不算什么,项目也不算什么,而是做这个东西要持之以恒。我用我的行为告诉同学们我做这个研究是无利益可赚的,是相对清静的。我们做农家行为研究不像做企业、做公司研究有捐款,但是我觉得还是乐趣满满的,至少我去农民家调研,农民还会请我吃饭,还会留我住下,还能做出些真正帮到农民们的研究,这就够了。
对学生的培养理念?
史清华: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我的目标是通过发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悟性,建设好组内的学风。我挑选博士生的时候很看重学生的入学动机,是否对研究有很大的热情。招进来之后再通过发掘学生的兴趣,找到其真正乐于研究的地方,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提升学生的悟性,做出好的研究。同时我很重视组内学风的建设,学生如果不做研究,组内讨论就没问题聊,师哥师姐都在努力做研究自然会带着新进来的学生一起做好研究。
后记
史清华给人的印象是一名严谨的学者、一位以身作则的师长、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能成为史老师的学生一定非常幸运。他不求名利的研究情怀,教书育人的师者精神让人敬佩与感动。
2017-12-15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