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3 09:38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李伟平 梁蓉
发布时间:
与吴浩青院士约好上午10点见面,来到他每日必到的实验室,谁知吴院士早已等候多时。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他却显得特别精神,一身运动打扮,神清气爽。由于话题投机,他谈兴甚浓,一谈就谈至中午12点半,90岁的他看起来毫无倦意,期间连水都没喝一口。健谈风趣、思维敏捷、极具亲和力、记忆力超强……这是他在两个多小时里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浩青执教鞭逾70年,学术界对他评价甚高。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誉他为「桃李满天下」。知名书法家胡铁生曾写匾「成果浩海上,育苗青天下」赠予吴浩青,暗含其名概括其科教成就。
留校任教 适逢战乱
吴浩青回忆道,当年毕业时世道很不太平,许多大学生一毕业马上就失业。好在时任系主任的
抗战前一年,太仓师范学校缺少教员,于是功课底子好的吴浩青被特派去该校代课。不到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在上海登陆,太仓师范停课,同时吴浩青又与浙大失去联系,只得回到宜兴老家。后来,他划小船到上海,在巴士偶遇原浙大文理学院院长,才知浙大已搬迁江西泰和井冈山脚下的上田新村。因为公路铁路都不通,他从上海外滩独自乘小货轮到浙江,几经周折,长途跋涉十几天终于抵达江西,重归浙大。
飘流动荡 育才不懈
没过多久,随着内地日益沦陷,浙大又搬到广西宜山。那时吴浩青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学校的图书仪器打包装箱,用车子搬运到新校舍,然后拆箱组建「流动实验室」。没有教室,就借用乡间食堂来上课,另搭建茅草房当学生宿舍。吴浩青笑言,那时与现在的学习环境简直是天地之别。
动荡时局中,想觅一安稳读书之地实属不易。吴浩青清楚记得,有一次,日军轰炸宜山,共丢下165颗炸弹。幸亏那天是周日,学生们都到山中僻静处看书,只有少数学生在操场上。可能是老天爷眷顾读书人,最后只有少数学生被炸弹片烫伤,不过校舍全部被炸毁。当时,竺可桢校长只得安排教师寄住老乡家里,学生们搭草房居住,教室则搬入市场和寺庙。「能用的地方就用」,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与同事们依然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没有丝毫懈怠。后来,他辗转至浙大龙泉分校和湖南蓝田师范教书。
电化学先驱 获4专利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沪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调至复旦大学化学系。他是中国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一,致力于锑元素电化学性质的系统研究,确定了锂的零电荷电势,得到国际公认。
近年来,吴浩青从事锂固体电解质、高能电源锂电池及放电机理的研究,并提出锂电池嵌入反应机理,撰有《物理化学》、《化学热电力》、《电化学动力学》等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仅在复旦的50多年里,他就培养了近50名研究生,其中很多现已
风格优雅 桃李满门
吴浩青性格温和,但对学生要求却十分严格。据说在一次化学考试中,他给一名学生评出59.8分的成绩。对此,吴浩青自有一番道理,他说:「几十年来我对学生一直严格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关爱学生,才能让他们成材。」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实验基地,他早在1957年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如今,他依然精神矍铄,坚持亲自动手做实验;其学术作风已成为复旦化学系的优良传统之一。
2004年4月是吴浩青的90华诞,他的学生们自发地给他做寿。他由衷地说:「回想自己走过的90个春秋,从没浪费时光,一直认真读书做事,而且在教育界和科技界有很多学生,我非常开心!」
出身寒门 苦读成材
吴浩青出生在江苏宜兴县丁沙镇农村,父亲是私塾先生,亦是他的启
动荡年代刻苦求学
由于家境窘迫,姐姐只能在家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他因此非常珍惜读书机会,小学未毕业,就在暑期学校里一位在南京读高中的
第二年暑假,班里几个胆子大的同学领了肄业证书,带着他一起去考江苏省最好的中学——苏州中学,没想到年仅14岁的他竟然考取了。当时家里经济困难,母亲已无力供他读书,但拗不过痴迷书本的他。那时学费虽不贵,但课本却是一笔很昂贵的开销,他只能借钱买书。
因为初中他只读了一年,英文功底差,只能一手字典、一手教材对着读;后来终于慢慢赶上,一次英文考试分甲乙丙三组,他竟考上甲组,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高三毕业时,吴浩青轻松考上浙江大学化学系。
家贫体会读书不易
因为家庭困难,他深深体会到读书之不易,所以在大学期间他不敢浪费一点时间,非常用功。在杭州时,周日教室是要上锁的。他就在这之前躲到教室拐角处,等门被锁上后,一个人静静地在书海中享受。他认真地说,那时学校读书风气很好,不像如今大学学生们或忙着谈恋爱,或忙着娱乐,荒废许多光阴。靠着亲友借贷和半工半读,吴浩青终于完成4年大学。
理科院士爱文学
60多年来,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共度人生。如今4个儿女和孙子辈们都学有所成、事业成功。有的在美国做医生,有的在国内研究所担任领导,有的子承父业继续做教师,还有的成为检察官。
坚持运动 防老年痴呆
因为脑部有梗塞,吴浩青笑称自己有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所以现在每天都坚持锻炼,30分钟内走完
虽学的是理科,但他对文科亦颇喜爱,New Concept English第四册的前两篇文章,也是他每日的背诵篇章。他用此来练练舌头、动动脑筋。在一阵爽朗而有穿透力的笑声中,90岁的他反复重申「我还很年轻!」
吴浩青院士简历
1914年 出生于江苏宜兴。
1935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湖南蓝田师范学院和上海沪江大学。
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至复旦大学化学系,历任化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