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风采 >> 院士风采 >> 稿件

一世求索 毕生从教——师生追忆中科院院士吴浩青先生

2010-07-23 09:25 来源:新华网 作者:转载

 

        新华网上海7月22日电(记者 肖春飞 俞菀)“一世求索成果浩海上,毕生从教育苗青天下”。22日下午,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里,上海各界人士和复旦大学师生近千人,为我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浩青送行。

 

        7月18日8时58分,吴浩青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7岁。先生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22日下午3时30分,先生安卧在花团锦簇中,身上覆盖着庄严的党旗。人们怀着凝重的心情,缓缓走过灵堂,与先生作别。告别大厅两侧的挽联——“一世求索成果浩海上,毕生从教育苗青天下”,高度概括了先生的一生。

 

       “最令人感动的,是先生的大爱情怀,他时刻牢记为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懈努力的责任感;最令人佩服的,是先生始终恪守的风轻云淡,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对化学有深沉而执著的热爱。”告别仪式现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动情地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长期坚持给本科生开课,年逾九十仍到实验室指导学生。作为吴先生的学生和后辈,我们最应该铭记的是他的孜孜教诲。”

 

    在科研生涯中,吴浩青先生对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做过重要改进,对中国丰产元素锑的电化学性质做过系统研究,他利用微分电容-电势曲线确定了锑的零电荷电位为-0.19±0.02伏,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公认。他在高能电源锂电池的研究中提出了颇有创见的嵌入反应机理,修正了前人的观点并得到国际认可。

 

        吴老的学生、现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俞爱水回忆先师时不禁动容:“先生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我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扎实的基础,更要有远大的志向。他说,否则就不配做学问。”

 

        王卫江是吴浩青生前最后一位秘书,他说:“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人非常谦虚和低调。他从不愿意别人称他为‘大师’,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教书匠。”

 

        吴浩青先生生前对年青一代的学生有十六字的劝学箴言:“学无止境,永不自满,严谨治学、求真创新。”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先生已然离世,他的教诲将永远伴随莘莘学子。

 

     吴浩青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60多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即使在九旬高龄,他依然坚持亲自动手做实验。吴浩青的科研精神和学术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并已成为复旦大学化学系的优良传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