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借用了国庆档很火的一部电影的名字,而我想说的“你”是我几乎日日要走过的一条安静而悠然的马路——永嘉路。
阳光从秋日晴好的天空中洒落下来,便成了马路上斑斑驳驳的梧桐树影,映着人的脸庞不停地摇晃着,那样优雅而惬意,这时,你的心情便会荡漾起来,忘记了上下班路途的奔波,忘记了凡尘世俗的琐碎,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眼睛会向四周张望起来,欣赏她曼妙的风姿,真可谓五步一处景致,十步一段历史。
永嘉路345弄6号是法式建筑老洋房,371号是石库门里弄住宅,387号是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501号是一幢德国城堡式的三层花园洋房,580号是带有西班牙风格的现代式花园公寓里弄住宅,630号是折衷主义风格的花园洋房,真可谓千姿百态,不胜枚举,让人目不暇接。散落在道路两旁的想这些建筑,仿佛一粒粒的明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走在其中,颇有些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感觉。
这些老房子历久弥新,安静地守候着如流水般的日子,送走又迎来不同的主人,留下了一段段历史,诉说着一个个故事。有“国府要员”国民政府内政部营建司司长哈雄文;有“红色间谍”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高级情报人员李剑华、胡绣枫;有生意人乔家栅的老板王汝嘉;有艺术家摄影大师郎静山。不同的使命,不同的职业,这条遮蔽在浓荫下的马路却尽显人生百态。
在我查阅资料时,永嘉路555号这座洋房引起了我的关注。它的外墙铺满了黑色的砾石,而其他部分都是红色。四坡转折的屋顶,半露的木结构,鹅蛋形的窗框,木头的百叶阳台门,铸的铁栏杆弯曲成常春藤叶子的形状,极具特色。外墙上有个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面介绍它是法国式花园住宅,但在网上查阅很多资料都介绍它是一幢典型的德国式住宅,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看来还得求助于专业人士。但无论如何,它小巧、精致却又不失庄重的建筑特色无疑是招人喜爱的。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幢房子还是著名翻译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罗玉君的旧居。1907年在四川岳池出生的她,读小学时就显示了她过人的见识和才华。12岁那年,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论》获得作文比赛第一名。年级稍长,她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回国后,她成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最年轻的女教授。在此期间,她翻译了世界名著司汤达的《红与黑》,成为建国后第一个中译本,做到了信、达、雅兼具,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51年起,她来到上海,成为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居住在永嘉路555号的二楼,我似乎看到那鹅蛋型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一位知性优雅的女性正在伏案疾书的身影。把自身的才华奉献给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让更多人受益,这也正是在各条战线,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盟员的理想和追求。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看到了各种建筑的姿态,掩映于梧桐树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看到了风云人物的变幻,掩映于沧海桑田之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还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掩映于历史的美丽容颜之中。
2016-11-09 09:54 作者:王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