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风采 >> 盟员自创 >> 稿件

兴盟兴教——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这三年

  今年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5周年,也是我曾祖父诞辰125周年,我为自己身为盟员而骄傲,为自己是行知后人而自豪。自从2011年加入民盟后,我很感谢民盟市委、区委和上大附中支部给我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通过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加强自身的学习。蔡永平主委曾在新盟员座谈会上要求我们,青年盟员履行的职责便是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最近,我把做班主任至今的所有资料又重新整理了一遍,看着曾经的照片,真感叹时光飞逝,初中班主任工作辛苦而又幸福。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点谈一下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这三年。

  一、班级文化

  我个人非常看重“文化”一词,班级文化是无形的、无处不存在的,是一个集体的实质与内涵,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正确具有引导性的班级文化,它可以让师生一起共同为班集体的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我班的文化是“自爱、自觉、自信、自动”,我通过班会、每日一讲、每日一题等活动,提升学生自信;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现在我们班级中已经完全蜕变,我也以其中一个孩子的真实故事写了一篇文章,已在多个刊物上发表,我们班的孩子现在都非常有爱,乐于帮助他人。通过这三年的时间,我们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做到自觉;最后是自动,就是无需外界干预,自己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这里我运用的就是时间管理方法。

  二、“实”字班训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曾祖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时,曾提出了“实”字校训和训文,即“德育要笃实、知识要富实、身体要健实”。所以作为班主任,对于班训的管理,我着重从这三点去培养学生。

  首先,在预备年级,先教育我的学生“弟子规”,开展“育人、做人、感恩”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每日一讲”等活动,孩子们都认为要做一个懂道理,知荣辱的真人,我认为只要班级风气正了,什么都好办。第二,作为行知的后人,学陶是重中之重,阅读《陶行知的故事》一书,同学们可以上台朗诵任何一篇他所感兴趣的行知先生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我曾祖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集中观看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能更形象、生动的感受行知做人、育人的方法和事迹;创设“行实话剧社”,让班级学生和好班的学生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廉洁先贤陶行知》等,已在多个场合演出并获奖,通过演出,亲自感受行知精神和尊师、爱师、友师等。第三,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一起去社会做义务服务和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回馈社会,让他们懂得“奉献”,懂得要通过更多的学习,积攒更多的能量,为今后有更大的感恩回馈做准备。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具备有良心、会宽容、能友善、乐奉献等正确的做人方法和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班级的风气自然形成,班级管理也就顺了。

  其次是知识要富实。青春期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社交。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在学科上我也是在基于我们班级前四个需求都满足的基础上,开展每日一题等活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学习上带来的尊重的幸福感。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他总是说:“老师,我在小学的时候,三门功课都要补考,我都不敢相信我现在的数学,我不仅完爆了某某某,我还把某某某给完爆了,我太高兴了”。很可爱、真实的言语,让这位同学满足的同时,让那两位某某某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当然在学科管理上我也是采用了一些管理学上的策略。

  第三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的确,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做一些事情往往会力不从心。班主任不仅是一个需要心理的岗位,更是一个需要生理的岗位。当然因为年轻,我们可以每天陪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做操,有时间的话可以和他们一起上活动课,如果能够有一到两项较为熟练的体育运动的话,和学生们玩一起,那不仅可以带动他们动起来,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锻炼出更健实的身体,可以让学生们更愿意和自己的班主任在一起,何乐不为?

  三、自助管理

  预备年级通过一周的相互了解后,我便开始制定班规,做到有法可依,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制定班干部选举条例,做到自荐和民主选举。到了第二学期之后便开始让孩子们自己制定班规等,而我便做他们身后的那个“影子”。因为班级孩子正气,所以班干部的选举,孩子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也正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讲清楚了规则后,班干部都能各司其职。

  到了七年级后期,我们班孩子的风气已经非常正气后,我推出每人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活动,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即丰富了我这方法的系统性,也证明了“时间管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让孩子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并让各科教师给出课余复习策略,提高效率。后来学生发现有很多时候回去的时间不够,我的建议就是更高效的利用学校的时间,就这样,早自修、课间等,大家经过我们班级更多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讨论问题,在抓紧做作业等等,课间安全问题又解决了,“自觉、自动”的班级文化也顺利形成。

  这三年时间,我不仅是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更是着重“人”的教育,即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的能力尽量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孩子们把学习养成自己的习惯。

  四、家校互动

  我和家长的互动却是经常的,家访、微信、来学校面谈等形式,面对不同的家长用不同的方式,效果都不错,对于离异家庭等,在了解详细情况后采取不同策略。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不管学生?很多家长说大道理孩子不听等,其实都是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民盟的前主席费孝通曾说过:“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办好事”。这一句话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并付之于行动之中。我经常会在家长群里发一些感想和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方法等,特别是在时间管理上,我几乎和很多家长都达成共识,教师、学生和家长做好各自任务。现在不少家长和我说,现在孩子回去后自觉了,可以自己按作息表行事,这就是把学习养成了习惯,执行力得到提升。

  五、自身素养

  我们一直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那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是否也要全面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一个专业的学科教师,他的任教内容是有限的,所以在强调学生知识充实之前,至少作为一个班的引领者必须也要充实起来,要全面地发展。实践告诉我,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崇拜你、信服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要的就是我们要在不同的场合,向不同的对象等学习,不断的学习,只有到了进棺材才能算得上毕业。而我们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应多花课余的时间,多听同专业、其他专业教师的课、走出学校多听一些时政讲座、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学习其他职业的一些信息等等,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其实孩子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简单,当他遇到困难与问题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能够点拨他,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打从心里的尊敬和爱戴你。

  《论语》,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我也改编我曾祖父的一句话:“教学生进步者,拜学生为老师”,我很享受地工作在我的岗位上,那是因为我和孩子们共进步。

  最后我用我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如果说学校是块地,那我的学生就是种子,而我很乐意做那个犁地先生,而有我们的地方就是犁宫。”

2016-06-01 10:32 作者:陶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