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稿件

关注智慧城市和互联网+ 提升城市发展“四项核心能力”

2015-11-12 09:28 作者:盛雪锋

  对上海而言,十三五这一发展阶段有着比以往更为深远而厚重的意义。我们看到,上海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负荷不断增加、政府职能转变等。这其中,我们认为应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的发展,这将从政府的执政服务、城市的承载、信息惠民以及产业创新等四个方面极大的提升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在执政服务方面。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化推进,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前和十三五期间的核心工程。在政务管理和服务领域推行智慧化、互联网化的服务将极大的支撑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核心切入口就是政务资源的协同共享和数据开放,只有政府自身资源实现了共享和整合,散落于各部门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事项才有望能实现协同化的办理,未来我们可以设想对普通市民而言,政府都是“一张脸”,“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的格局才真正能体现出政府职能转变。

  二是在城市承载能力方面。上海是严格控制规模的特大城市,但即使严控,上海的城市负载仍然在不断增加,不管是车辆还是人口密度。因此,在负载内容(如人、车等)无法减少的前提下,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更加智慧化的途径,打造更加绿色低碳、富有弹性、智能动态调整、安全高效的国际大都市、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不二选择。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而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Uber(优步)、嘀嗒拼车等毫无疑问可以在保证和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的同时,减少车辆行驶(如先不考虑规范问题)。同样,我们也看到上海在智能交通领域也推出了很多好的举措,比如智能公交APP,可以帮助市民更精准的掌握车辆位置。而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尤其是融入了互联网+理念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其他领域,比如环保、水务等方面,智慧城市也将通过更加智能化的相应和处置机制,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

  三是在惠民信息能力方面。信息惠民在当前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之一的社会发展趋势中,显得尤为重要。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信息惠民,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和途径,推动政府从传统的信息公开、信息基础设施向全方位的数据开放、信息惠民模式转变。尤其是要将原先沉睡在政府的信息,如交通信息、医疗信息、环保、食品药品安全、行政审批等,变成对市民生活生产有帮助作用的惠民信息,并以互联网的形式推送给有需求的市民手中。

  四是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是2015年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互联网产业领域,上海虽然一直是国内的互联网重镇,但从龙头企业发展看,上海其实一直不理想,可以说在传统互联网产业发展历史中上海并未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继续延伸到了近两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但随着互联网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后,上海的产业转型面临了一条新的出路,那就是依托互联网(或信息化)实现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而非腾笼换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一方面基于上海现有的信息产业、金融业、先进制造业等既有优势,可以着重推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智能制造两大领域的发展,例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强化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升级改造,通过信息化改造来提升传统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同时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升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加强金融业务的产品与模式创新。在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鼓励类似金桥、康桥、临港等具备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先行先试。

  (盛雪锋: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