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园地 >> 稿件

区域教育现代化共享共生的行动思考

  民盟闸北区教育学院支部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过程,其与教育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既与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需求关联,也与教育过程的信息化需求关联,更与教育趋向的国际化需求关联。而教育的共享共生,是通过分享优质教育服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区域教育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从而形成人与教育之间和谐的共同成长。可见,教育现代化是在教育的共享共生中得以实现的。

  近年来,我们在“十二五”创建优质教育区的基础上,进一步顺应教育部提出的教育现代化的相关要求,围绕区域教育所固有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在《关于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发展基础的调研》中,通过走访、调查,对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与认识,从“均衡化、信息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去审视区域教育;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指向“十三五”区域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共享共生的实践研究。

  一、审视现状,把握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优势

  在过去几年中,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优质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教育品牌,区域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教育均衡化进一步推进。近年来,我区基础教育立足区情,统筹安排资源布局,采用托管、联办、合办等形式,将优质的学校管理经验和教育资源向相对困难的学校辐射,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实验中学等三所学校成为市新优质学校;恒丰中学等三所中学和中山北路小学等四所小学成为区新优质学校。创新区域办学机制,运用“区域共享课程”建设、“教育链”以及“集团化办学”等路径,有效扩大了优质资源的享用面,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

  区域基础教育通过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综合督政;教育局作为全市仅有的四家单位之一,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通过了国家督导检查组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认定工作。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

  2、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提升。我区坚持“一切为了应用”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经过近五年努力,完成了区“十二五”中“努力提高区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满足智慧教育的最大光纤宽带,无线局域网覆盖校园公共场所,多媒体教学装备达到全覆盖;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建成了拓展学生创造新时空的“虚拟创造平台”,启动了基于云技术的“校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切片教学研究”等近10项应用型项目;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完善了教育管理平台,建立了系列教学资源平台并广泛应用,建立基于视频云的校园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校园录播教室、多功能视频会议系统等,提高了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了教育教学的应用系统,试点建设基于云技术的智慧教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推广。经过实践与探索,我区一些中小学在国际化办学的理念上都有所提升,一些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引进并开设了国际课程,与国外教育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也达到了新水平。

  到目前为止,区域内大宁国际小学、上外苏河湾初中验中学以及田家炳中学国际部都已经形成了国际化教育的良好发展基础;而成功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品牌,已实现中国教育品牌的成功输出。

  二、透视问题,寻找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症结

  教育现代化的扎实推进离不开经验的积累,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反思。随着“十三五”的到来,对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我区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优质教育均衡化水平有待提高。据区教育学院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区内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还不够均衡,校际差距还比较大;相关有效举措,或还局限于试点、或还停留于探索,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尚有时日。

  2、教育应用信息化开发有待加强。虽然区域教育信息技术硬件已经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不足、不当、多度的问题,而在教育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等众多运用领域,信息化水平尚处初级阶段,唯有少数学校有一些探索性使用。

  3、区域教育国际化推进有待扩大。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还囿于少数学校、少数课程,“用国际视野,办教育”的理念尚未渗透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及每一位教师,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还有失偏颇,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教育国际化总体发展还不尽如人意。

  三、明确要求,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从均衡化、信息化及国际化三个维度考量教育现代化,是将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其间,共享共生是教育现代化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由之路。

  1、以目标为基础,提升教育境界。在区域教育“十三五”规划中体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提出分年度指标,以确保我区教育发展的方向性与步骤性;组织校长、教师参与全国性甚至国际性教育活动,学习、体验先进教育,了解教育改革方向、动态。

  2、以资源为基础,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区域“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发展战略,全面形成“南高中强北优”的教育形态,合理规划和布局教育资源,全面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从区域实际出发,拟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委托管理、建构“教育链”等方式,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进行办学机制的创新探索。

  3、以研究为基础,保障科学发展。强调基于现实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凸显教育现代化共享共生的基础性与科学性,即通过完善师资流动机制,突破现行师资队伍学校为本的模式,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的师资柔性流动;通过完善教育评价指标,加入学校教育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相关要求、指标,以引导学校自觉思考与推进。

  4、以改进为基础,扩展应用效应。进一步整合区域信息化数据,通过终端,构建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应用性功能,为社会公众、学生和家长搭建平台,提供实时的各类学习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撑作用,通过教与学的即时沟通、反馈系统的建立,切实提升学生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提高教学效益。

  5、以理解为基础,强化内涵推进。加强宣传,使具有我区特色的教育国际化观念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校长、教师的自觉行为;积极支持引导每一所学校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化探索与实践,形成更元多的国际化教育路径;坚持将引进国外先进课程理念、优质课程资源和国内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课程资源有机结合的原则,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2015-12-31 14:29 来源:民盟闸北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