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稿件

中共二大以来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2013-01-06 10:24 作者:殷啸虎

 

                                                     殷啸虎[1]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而言,中共早期对统一战线主张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共产国际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为了保证党的纯洁性和革命性,奉行完全独立的路线,排斥与工农和士兵之外的其他力量的合作。在第一个党纲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类似党派断绝一切联系。”[2]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也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3]这种“关门主义”的态度,显然是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是不利于党组织发展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理论及策略上的幼稚。

19221,共产国际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关于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的决议,进一步重申了反帝统一战线的思想。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虽然党内对统一战线仍然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人同意了统一战线的策略。[4]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曾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同无政府党、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ited Front,才免得互相冲突,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5]这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认识的变化。

1922615,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在上列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6]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1922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作出的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对民主联合战线的任务、党在民主联合战线中应坚持的策略原则,以及党在民主联合战线中的活动方式和有关政策都作出了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的初步形成和确立1923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了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方针。

以民主联合战线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统一战线从1922年提出到1927年破裂,存在了近五年的时间。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

一、关于民主联合战线

民主联合战线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形式。如何正确认识民主联合战线的性质和特征,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所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早期的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主张。

(一)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必要性

早期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奋斗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联合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向封建式的军阀进行革命的战争。“大家联合起来建立‘国民的联合战线’,推翻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与军阀,这应该是人人所赞成的。解放中国也只有这条道路。”[7]就共产党自身而言,“工人阶级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占第一位。我们加入民主革命的阵线,完全是以他为达到工人阶级夺得中国政权的一步过程;所以我们组织‘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是我们的一种政策。”[8]中国共产党的刊物《向导》上的《国民运动与太上国民运动》一文也指出:“由历年的事实证明:外国帝国主义不打到,由他们时常售械借款所扶持的军阀势力是不会消灭的,中国共产党看得这种道理透彻,所以与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换过来说,就是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这种联合战线,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全国人民,都是必要有益的。”[9]

(二)无产阶级在民主联合战线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从民主联合战线提出之始,共产党人就非常重视无产阶级在这个联合战线中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运动,并不是投降于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来做他们的附属品,也不是妄想民主派胜利可以完全解放无产阶级;乃因为在事实上必须暂时联合民主派才能够打到公共的敌人——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之压迫,不如此无产阶级便无法得着为自己阶级开始团结所必需的初步自由,所以在民主的战争期间,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因为民主派不是代表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一方面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旗帜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10]

(三)民主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

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9235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中,就明确要求“我们党应当尽力找到适当的形式(如行动委员会或民族委员会等等),把中国广泛的民主阶层联合在这个反帝的运动中。应当首先把国民党和革命大学生组织吸引到这个运动中来。”[11]在后来的民主联合战线,尤其是国共合作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倡议以国民会议的形式,壮大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411月中共提出的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只有这种国民会议才可望解决中国政治问题;因为他是由人民团体直接选出,能够代表人民的意思与权能。”[12]1926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于时局的主张中,也再次强调“仍旧主张国民会议是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道路。因为国民会议及国民会议的运动无论在全国或在一地方,都是民众联合战线之具体的表现”。[13]国民会议运动成为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一种重要的组织行动。[14]

(四)联合战线不能脱离群众

民主联合战线是大众的联合,“联合战线必须是群众的,必须努力获得各派(反动派也在内)的群众,和他们的领袖联合是不够的”。[15]因此,在扩大和巩固各阶级群众的联合战线时,“必须使我们的口号能够适应群众的要求”,“要在群众切身的日常生活问题去领导他们的要求,要利用这每个小的斗争中去取得群众,我们不仅注意个人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并要注意一般市民的要求”,“要懂得各部分群众的要求而会去领导他,使之皆成促进革命的势力”。[16]

二、关于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是民主联合战线的核心内容,“现在工人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民权主义分子的联合战线问题,大部分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关系问题。”[17]民主联合战线实质上就是指建立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种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协作。国共合作从1922年提出到1927年破裂,存在了近五年的时间,形成了相关的理论与主张。

首先,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任务。国民党的性质,决定了只有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其在民主革命中的任务,“国民党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农民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于他应当继续合作的政策,竭力推引这一党进行革命运动。”[18]从国民党的人员构成来看,“国民党依他的社会成份(阶级分子)及历史上的关系来看,客观上不能有严格的集中主义及明显的组织形式。他既有各阶级的分子在内,决不能同等的代表各部分的利益,只有反帝国主义和民权主义可以做大多数平民群众斗争的共同纲领”,“国民党的性质既然如此,所以共产党的责任,就是使国民党不断的有规画的宣传‘宣言’里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要求民权的原则”。因此,共产党的在国共合作中的任务,就是帮助国民党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责任,巩固和扩大民主联合战线。

其次,如何实现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部一直存在着争论。后来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1923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明确指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实现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但同时强调:“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革命党左派中,吸收真正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19]

其三,在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同时不能放弃斗争,“我们固然要帮助国民党在实际运动上在组织上发展,同时也不可忘了在国民党中的争斗:反帝国主义的政治争斗,农工阶级的经济争斗”,[20]通过这种争斗来揭露国民党的错误,促使其行向革命。当然,这种斗争的策略,是要团结国民党左派、争取中派,同时同国民党右派进行解决的斗争。这也是保证国共合作得以维系的关键。

其四,在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同时,必须保持无产阶级组织的独立性,与纯洁性,“凡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不必帮助国民党组织上的渗入产业无产阶级,不然,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不但是使先进的无产阶级内心搀入混乱的种子,——产业的无产阶级,是我们党的基础”,同时,“我们的党应当竭力介绍同志到国民党的工人部里去工作,以便经过这种国民党的工人部影响到阶级斗争的发展而筑成统一的工人战线”。[21]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进行国共合作的同时,对于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问题,是保持着一定的警惕性的。

其五,进行国共合作所应当防止的两种倾向。如前所述,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共产党内部开始时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存在着左倾与右倾两种错误。为此,1925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对于民主革命运动之决议案》中,对这两种倾向进行了分析,认为“左倾的错误,是主张继续做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反对加入国民党,甚至反对参加国民革命,以为这是和资产阶级妥协,使我们的党变成黄色”;而右倾的错误比左倾的错误更危险,而且更普遍,主要表现,一是“以为我们既然以国民运动为中心,便应集全力于国民党的工作,不必同时进行我们党的工作”,二是“以为我们既然加入多阶级的国民党做国民运动,便只好采取劳资协调的政策,不便鼓动阶级争斗”。并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且为了无产阶级自己的利益,决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若是忘了无产阶级的经济组织及党的工作,若是忘了民族运动中无产阶级的经济争斗,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以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运动之革命性。这些右倾的危险,我们的同志应该时刻警戒在心”;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左倾错误,如反对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这个错误,是显而易见的”,“若是要民族革命运动得到较彻底的胜利,固然需要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站在领导地位,同时这领导阶级也要能够抓住被压迫的各社会阶级力量,向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国内军阀及地主买办阶级)——作战,才免得处在孤立地位,这是一个重要问题”。[22]

三、如何正确认识联合战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应当说,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在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同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警惕的。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谈到这一问题时就曾指出:“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因此,“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23]1926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的政治报告中,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我们此时对于资产阶级的态度,应该一方面努力拉住小资产阶级,使之接近工农群众,而不完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所统治,以与资产阶级争此革命运动的领导地位,以防其将来之妥协;一方面极力巩固各阶级的联合战线,促进资产阶级之革命化”,“我们若妄信资产阶级可以革命到底,不预防将来之危险……这便是右倾的错误”。[24]然而,在后来的国共合作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此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最终导致了国共联合战线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使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这个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和主张自“二大”提出以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经历了沉痛的挫折。我们应当看到,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策略和理论武器,和党组织自身一样,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逐步走向了成熟。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员。

[2]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3] 同上,第8页。

[4] []C.A.达林:《中国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1页。

[5] 陈独秀:《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广东群报》1922523。有论者认为,这是共产党第一次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策略思想的基本概述,成为发起民主联合战线的开端。(见姜华宣、王德夫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6]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一册,第45-46页。

[7]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2671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页。

[8]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一册,第63页。

[9] 《向导》第16期,1923118

[10]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一册,第65页。

[11] 同上,第588页。

[12] 《向导》第92期,19241119

[13]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二册,第153页。

[14] 姜华宣、王德夫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稿》,第97页。

[15]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二册,第113页。

[16] 同上,第124-125页。

[17]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一册,第475页。

[18] 同上,第469页。

[19] 同上,第147页。

[20] 同上,第340页。

[21] 同上,第237239页。

[22] 同上,第335-338页。

[2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24]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二册,第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