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工作动态 >> 稿件

进一步增强民盟基层支部自身建设活力

2014-04-01 13:58 来源:民盟徐汇区委 作者:张曦琛 杜育敏

    基层支部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联系广大盟员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党派实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智慧源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多党合作的需要,加强民盟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活力,这是党派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日前,民盟徐汇区委针对基层支部自身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在民盟区委的重视与领导下,依靠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民盟基层支部的自身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盟员对基层支部的组织生活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是民盟区委自换届以来,坚持把加强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从基层支部的组织活动内容、形式和基层支部主委队伍建设等不同方面展开了专题研究、交流,不断加以指导的成效。二是各基层支部能从党派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广大盟员的需求出发开展活动,得到了盟员们的认可。三是广大盟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主观意愿较强,积极性较高,保证了基层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

     

     问题与反思

    调研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对党派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能更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如:盟员日常工作繁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基层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盟员参加支部活动主观意愿上有一定积极性,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客观上给支部生活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调研中因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参与活动的盟员比例高达83%,主张间隔两个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的比例占到58%。同时,调研也反映出一些盟员对支部组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支部干部的思想建设工作、活动组织的能力还尚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基层支部组织加强建设和提升自身活力的突破口。

    基层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突破与创新,与民盟的发展、广大盟员的要求尚有距离。盟员对党派工作的要求反映了他们对党派发展的关注,以及面对新形势变化对党派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需求。一是盟员希望建立相关制度以保证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因此如何把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与盟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兼顾好是基层支部建设的重要课题。二是随着信息通讯手段的发展,手机、网络等逐渐成为了人们沟通、学习的重要工具。调研表明,盟员们希望组织生活的方式能充分考虑盟员的实际情况,除了必要的集中辅导与交流以外,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让大家随时学习和交流。三是盟员提出组织生活能多一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能走出会议室,走向社会、走进社区等,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样才能反映更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实际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对策与思考

     

      加强民盟基层支部建设的对策

    加强和健全制度建设,促进基层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作为一个政党组织,必然要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约束。民盟徐汇区委制订了“主委接待日”的工作制度,还将定期召开基层支部主委会,以进一步加强与基层盟员、支部的交流与指导。同时,民盟区委还将对基层支部工作计划、组织生活、年度工作反馈等加强制度管理和程序规范。

    加强基层干部的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工作开展的执行力。目前基层支部干部有着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肩负着业务工作和盟务工作的双重担子,在组织建设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加之一些年轻干部不善于进行思想工作,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方法上尚有不足,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和盟务工作开展的实际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民盟区委将进一步整合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等资源,每年开展基层支部负责人的培训学习,使基层的发展有源源不断的人力队伍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的工作考核,加大基层组织生活的经费投入。民盟区委可加强对基层支部的日常组织活动、参政议政工作的调研与考核,通过表彰、发扬先进来激发基层支部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促进基层组织生活的健康开展;同时,加大对支部组织生活的经费支持,包括支部的考察调研费用、基层支部内部评比和奖励经费等,以调动盟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积极鼓励基层支部在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力求改革,以激发基层支部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随着盟员行业界别的不断扩展,盟员人数的增长,统一内容、形式或时间的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民盟区委应积极鼓励基层支部的组织生活能将专业发展与党派特色、社会服务等相结合,将组织生活的有效性与履职的实效性相结合,以创新的精神来进行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民盟基层支部建设的思考

    首先,基层支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主动争取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支持。基层组织只有在所在单位有作为,才能得到单位党组织的重视、信赖,获得更多的有益意见与建议,及更多的支持帮助。

    其次,充分发挥盟区委“主心骨”、“火车头”的组织作用,带好头、谋好篇、抓好队。盟区委要具有不断加强基层支部的思想保障,不断重视基层支部是党派工作基础的意识。区委主委联系支部、区委委员深入基层要常态化、制度化,确保从思想、组织层面上发挥盟区委的领导组织作用。加强盟区委对基层支部的组织管理,确保组织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党派性。

    再次,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主委队伍建设和骨干盟员的培养。基层主委是基层组织的“第一责任人”,抓好基层组织主委队伍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之一。基层主委是兼职担任,本职工作任务重,面对实际工作的种种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工作的新思路与方法,不仅需要基层主委自身的努力与学习,也需要民盟区委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调动他们创新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骨干盟员在基层组织活动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往往能起到引领、示范、导向和协调的作用,也是民盟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充分运用和依靠基层组织骨干力量推进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

    第四,组织生活内容要精选,组织生活形式要多样。政治学习是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如何让盟员们学得喜欢,学得有效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调研表明,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盟员希望组织生活的学习不要仅限于开会交流、参观考察等传统形式,能充分运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让学习和交流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能通过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沙龙等有益宽松的活动形式,让学习和交流更加生动丰富。基层组织生活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学习形式的安排上要具有多样性、创新性。组织生活要能紧密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让组织生活更加“接地气”。

    第五,关注基层组织的特色发展和建设工作。近年来,区内盟员发展趋向高层次、专业化和年轻化,卫生、经济和科技界别人员有所增加。民盟区委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促进基层组织的特色发展与建设。同时,还可以加强基层横向交流,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实现为党派发展、社会发展聚人心、集智慧、共合力。 (执笔人:张曦琛 杜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