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9 16:28 来源:盟市委研究室 作者:高晓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价值、文化观念、利益动机等碰撞会越来越激烈。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的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参政党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显得特别重要,也是基层民主党派当前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下面就新时期做好党派基层组织工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个基本环节——理论学习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群众组织,加强学习是履行参政党职责的首要环节。一是必须坚持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政治。学习党中央、地方党组织全会工作报告,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学习全国和地方“两会”精神等,全面了解国情、省(市)情、区(县)情。二是必须坚持学习党派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习党派中央、地方组织每年一度的全会精神,学习党派《章程》、多党合作史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三是必须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而党派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知识型,如果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失去做党派成员前提和条件,甚至整个党派组织会失去优势和特点。通过三个方面学习,能增强党派成员政党意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第二个基本环节——情感纽带。
民主党派的组织形式不同于中共,是业余办党,特别是党派的基层组织,党派工作基本是兼职,如何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仅靠党派内部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是不够的,要多做以情动人的工作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党派基层组织和主要领导要务必做到“三个关心”。一是务必关心中青年成员的成长,中青年成员的成长关系到党派组织的未来,关心他们的成长就是着眼于党的多党合作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强与党派成员所在单位的中共组织和领导的信息双向交流与沟通等方式,为优秀青年党派成员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和搭建平台,让他们切实感到党派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二是务必关心老年成员的退休生活。近年来,一些党派基层组织近一半成员为退休人员,如何调动这部分成员的积极性也是当前党派工作的难点之一。党派组织可以通过召开恳谈会,上门拜访等形式,倾听老同志对党派组织建议和意见;通过节日慰问、病中探望使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鼓励和帮助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退而不休,为党派组织参政议政提供社情民意,为社会做一些力能所及的公益事情,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三是务必关心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难的成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也大,难免有个别党派成员在工作或生活中会遇到重大挫折,仅靠自己的能力一时难以克服,此时,党派组织就应该则无旁贷,伸出援助之手,帮着出点子,找路子,分忧解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其实每个成员心中有杆秤,对党派组织的关心,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即使有些问题和困难一时难以解决,只要党派组织尽心尽力了,他们也会理解的。感情是无形的纽带,只要党派组织和主要领导对其成员的关心真情实意,会达到成员心中有组织,组织周围有成员的境界,自然就增强了党派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个基本环节——丰富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新时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关基本节之一。
一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第一个环节里已经表述到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国情、市情和区情,而积极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查研究,就是了解社情和民意。如,一方面通过每年中共地方党委、政府和政协、党派上级组织提供的调研课题,组织党派组织内部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发挥党派组织的群体优势,即党派组织成员和其所联系的部分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听取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要求和建议,掌握参政议政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社会服务的原则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盟中央前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同志曾对民盟组织提出“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做好事、做实事”就是要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党派组织成员基本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中有专家学者、教授、著名律师和医生等,开展智力服务是党派成员优势和特色,如组织成员支教、医疗咨询、法律咨询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扩大党派的社会影响,而且可以解决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的实际困难。
三是积极开展以支部为单位的组织生活。支部是民主党派组织的最小单位和细胞,只有积极开展组织生活,才能活跃党派组织。支部活动要注重质量,力求开展一次有一次的收获。每次活动,支部要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通知到每个成员,实行签到制度,做到有事请假,使支部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建设。(由于本节设及各党派组织原则,本文以民盟为例),民盟组织的组织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盟服从中央。
一是区委班子建设。建立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程序,即个人分工负责和集体决策的原则,是民主党派班子必须遵循的原则。
1、主委是党派组织的旗帜性人物,一般身兼数职,其对本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决策和用人。决策就是对党派工作的一些重大事项(如,重要建议和党派内部人事问题等)在民主(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即决策。党派组织在用人上一定要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不疑。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形成“堵车效应”。松散型的党派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情感为纽带维系组织运转的,在如何用人上,更要讲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才能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党派工作效率。
2、班子成员,要按照自己的分工,做到到位不越位,做到上对组织和主委负责,下对基层和盟员负责。党派班子成员一般都是兼职,本职工作比较忙,在党派工作上,有少部分党派班子成员最容易出现“三拍”现象,即“决策拍脑袋,表态拍胸部,遇事拍屁股”。台湾大学教授江岷钦先生对一个团队或组织的整体水平是这样比喻的,“一个团队整体水平,就像一个木桶装水,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能代表装水多少,而水最短的那块木板代表所装水多少”。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组织或一个团队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团结,互相帮助,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会出人才,出成绩。
二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党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是要用制度办事、解决问题,用制度管人,如果出现超出制度规定,而要研究解决的事项,一定要在集体酝酿的基础上或征求大部分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而不是某领导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目的,临时指定12345条,抢先说出,使其余与会者或碍于情面,或怕影响团结,勉强接受,这种强人所难的做法,不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是要不得的,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党派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导致整个组织工作瘫痪。
三是组织发展。组织发展的原则是,发展是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展,有计划的稳步发展。发展的范围是以大中城市为主,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从事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组织发展一定要处理好“红花”和“绿叶”的关系”。现在有一种倾向,有部分党派领导明确表示要发展有用的优秀分子即“红花”,不愿发展一般成员“绿叶”,结果是“红花”没有发展到,“绿叶”也耽误了,导致个别基层组织年龄严重老化,退休人员占70%以上。党派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宝塔型,应该注重发展那些有作为的青年同志,虽然他们现在是“绿叶” ,但是他们中肯定有人是未来的“红花”,是扎根在党派组织的土壤深处,成长起来的“红花”,这样的“红花”,能和“绿叶”同呼吸共命运,是真正的党派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代表性人物。
第五个基本环节——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就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责,也是体现党派组织集体智慧和凝聚力的最佳方式。前面贅述四个环节都是为最后这个环节做准备打基础的,参政议政是党派工作的第一要务。每年的“两会”、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情况通报、政协和党派上级机关要求上报的社情民意等都是党派基层组织进行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在每年一度的政协会议上各党派大会发言是其参政议政的奥林匹克赛,因为同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会议,会上各党派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能充分展现和显示其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出精品提案和大会发言。前文在第三个基本环节里将调查研究作为党派的最主要的活动之一,要求每个党派成员全部参与,使全体成员更进一步的了解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而提案、大会发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党派成员的集体智慧,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而撰写提案和大会发言,要求比较高,不是每个党派成员都能做到的,为此,要根据工作需要,选出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真知灼见的成员,组成若干个由3-5人组成的课题或调研小组,每年根据中共党委和政府、政协、上级党派组织出台的调研课题,确定调研课题目,制定调研计划,撰写高质量的提案和大会发言。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责,提交提案是党派主要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之一,应该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要出优秀的参政人才和后备干部。
党派后备干部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党管干部,其次是在结构、质量和数量基本上满足政治安排、实职推荐和参政议政的需要。
1、党派内部后备干部,可分为三个梯队,一是区委主委、副主委后备干部;二是区委委员后备干部;三是支部班成员后备干部。一般应在本届区委员、支部班子成员、副秘书长、年青优秀成员中根据主委、副主委、区委委员、支部班后备干部的条件和要求,按比例确定人选后,分层次进行培养,通过工作上压担子,选送其参加相关的理论培训学习班等方式,使其尽快提高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
2、政治安排和实职按排后备干部。将党派内部后备干部,按照参政议政工作需要可分为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后备干部。
政治安排主要是指,党派区委向中共区委及有关方面推荐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等方面的建议候选人。一般条件是在区里有较大影响或工作、专业非常突出的优秀成员。
实职安排,除符合政治安排的条件外,还要符合区委组织部副处级后备干部基本要求,或者经过培养能达到要求的青年优秀成员。
在这里特别建议,党派区委的主要领导,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有责任向中共相关领导介绍和推荐党派的后备干部,让中共相关领导能更多了解和熟悉党派后备干部的成长情况。同时,创造条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如,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区有关部门、党派市委的培训班,推荐挂职锻炼等等。
参政议政工作,有作为才有地位,但是如果有地位才会更有作为,二者互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