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 >> 联谊共建 >> 稿件

参加赣沪教育异地共建活动的几点体会

2013-08-26 14:32 来源:民盟西湖总支 作者:蒋慧

         在学习中成长  在扶助中起航

 

赣沪民盟异地共建项目自201112月正式启动,开展仅一年多,双方密切合作,深入沟通,两次教育专家赴昌讲座,两次南昌教师赴沪学习培训,交流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实效、有特色,取得了扎实有效的阶段性成果。我作为这一项目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之一,很幸运地参加了各次活动,并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来自于南昌市西湖区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普通教师,我在十年的教学中深感无奈。教育观念的落后,主客观条件的界限,生源质量的差异,都使我如井底之蛙。传统的教研方式,片面地针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常常只是拿出一节名校老师教育优质生源的展示课。说是学习先进经验,其实在真正的实践中很少有可取之处。无力感和挫败感总是萦绕心中,只能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机械的教学工作。十年的教学经验,只不过是把一两年的教学重复多次罢了,“提高更是无从谈起。再看看周围南昌市其他区里工作的同学们,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代表南昌市出去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的同行总能取得姣好战绩,但由于可用资源的有限,被层层选拔出来接受专业指导的教师只占很少的比例,更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还只是落后教学的实施者而已。

赣沪民盟教育共建活动,像是开启了一扇向外延伸学习的窗,一下子让我的眼界大开,惊叹原来中小学义务教育可以是这个样!且不说两次来昌的专家讲座多么精彩生动,令人耳目一新;也不说赴沪交流的学习多么丰富多彩,让人受益匪浅;更不说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们多么功底扎实,教学一流;单单说教师进修学院的课程设置,其专业性就可见一斑。依据教师的普遍发展规律,他们研发了各类进修学习的课程:既有针对普老师的全员培训,又有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骨干教师培训,还有各级教育管理类培训。真正做到了学习无死角、培训全参与、人人有进步。具体课程的设置,也做到以人为本,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积分制,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特点。课程涵盖的领域极其丰富,有提高人文素养的专家讲座,也有专业性强的高峰论坛。课程的实施者,都是上海各大高校的知名专教授,他们前沿思想给我和南昌同行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原来思想中固有的老观念一点一点被改变着。以前总是单方面地埋怨生源质量差,教学条件落后,现在才慢慢明白,真正落后的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是开启新教育篇章的一把金钥匙。以人为本,不再只是一句空话。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才能,绝对不应当单一地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不能像以往那样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生。如同对教师自己的发展一样,要看到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应用新的理念来实施教学并展开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

回到自己的教学岗位上,我的变化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业虽然进步不甚明显,但他们明显感受到了我的用心和真诚。在我的课堂上,他们更多地得到尊重,他们的个性得到认可。我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奖,多次参加市区级教学比赛获得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赣沪教育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密切相关。我多么庆幸自己能参与每一活动,很欣喜地看到不少同事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该活动会越办越红火,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