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 >> 扶贫帮教 >> 稿件

华国津:匠心雕玉 爱心帮扶

WDCM上传图片

  华国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海派玉雕大师,云南玉雕大师,国家职业玉器评估师。

  早年在上海玉雕厂工作的华国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云南建立了工作关系。但那时的他没想到的是,2007年,他会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再次回到这片红土地,为当地学生传授玉器设计与工艺技术。在国家少数民族扶贫战略的旗帜下,华国津多年耕耘,为云南培养了一批“懂工艺,会技能,好就业”的玉雕人才。2017年9月9日下午,上海市民族宗教委主任花蓓把“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的铜牌授予了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代表华国津。 对华国津来说,既是对自己多年帮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一种鼓励和期许。 “帮扶不仅是人力财力投入,而是要找到好的融合点,帮扶方要发挥自身的技艺和行业优势,并匹配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产业环境。”华国津说。

  2017年8月28日-30日举行的云南省玉石雕刻技能大赛中,华国津教授的学生获得了第一、二、四、五、八名的好成绩。获奖的学生中,既有傣族、德昂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来自沪滇两地的汉族学生。这些年来,华国津先后在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等支教,共培养了5届学生约150人。以智力帮扶,更用心投入。华国津讲课从不照搬书本,而是结合实例,用他那专业生动的教学,热情洋溢的讲授征服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在私下里议论道:“听津津老师的课,真的津津有味。”

  孩子们喜欢华国津,华国津也忘不了那些期盼的目光。他的心在这块土地上沉淀了下来。好几年春节,华国津都是在村寨的同学们家中度过的。村寨百姓以最高礼节热情接待了他们心目中的贵宾。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离开了学校,孩子们到哪里去做玉雕呢?学到的手艺能够帮助他们过上理想的生活吗?要沟通教育与职业,这是华国津的思路,这与民盟创始人之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一脉相承。黄炎培当年提出:“既要培养职业智能,又要培养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既要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特别重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手脑要联合训练;须绝对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但着重职业智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培养的学生不能缺乏能力,而富于欲望;重视谋职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区别于改良艺徒教育。”华国津意识到,扶贫不仅仅需要资金投入、人才培训,同样也需要产业帮扶,帮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深思熟虑之后,华国津决定成立玉雕见习基地,给离校的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玉雕创作的机会。2009年12月,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玉雕见习基地(华国津玉雕器皿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学生们在基地打造磨练之后,手艺日益纯熟,也对玉雕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WDCM上传图片

  帮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可持续机制,要帮助他们构建起自我发展的产业环境。在上海市民宗委、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云南相关部门组织与精心安排下,华国津带领多名学生到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学习。同时,华国津还推动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等关注少数民族学员,引导他们加入行业组织,参与各类赛事展览活动,评定职称和荣誉,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1991年出生的段大恒是第一届23个对口帮扶对象中的一员。他是华国津的得意门生,也是云南本土第一个省级玉雕大师。段大恒来自云南芒市中山乡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靠种田维持一家的生活,收入微薄,家里还有一个尚在读书的弟弟。在学习期间,段大恒受到了系统的职业化玉雕技艺的教育,得到了华国津手把手的指导。对于徒弟的特点,华国津了然于胸:“段大恒刚进班的时候,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但是他是班长,特别刻苦,经常要练到很晚。”毕业以后,段大恒选择在芒市玉雕基地继续深造,期间也有机会来到上海参加培训。段大恒还记得在上海学习期间,华国津老师像亲人一样接待他,吃住都在老师家里。华国津为他指导技艺也指导人生,告诫他,一定要坚持做下去。段大恒回到云南后决定自己创业,开办工作室,几年时间就做得有声有色。段大恒不仅为弟弟交上了学费,挑起了家庭重担,甚至还帮助了一批人,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玉乱是德昂族学生,全家靠父亲一个人种地与政府补贴维持生活,家里穷困到没有桌椅,甚至没有瓦片遮风挡雨,是大寨子里最贫困的家庭。但是玉乱悟性高、学习能力强,在华国津的指导下,他很快就掌握了玉雕技艺,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规划。毕业后与师兄弟去了上海老凤祥学习深造,回云南后很快就开创了自己的工作室,全家脱离了贫困的生活。

  名师出高徒,在华国津的精心指导下,很多学生都被授予了“云南玉雕名师”的称号,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华国津说:“要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当地青年,尤其是少数民族青年实现就业。”“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的挂牌,给了他更大的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上海市民宗委充分发挥上海的智力和资源优势,通过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设立“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把人才教育培训进一步深化为人员创业和产业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造血”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快地得到实现。

  现在,华国津已经回到上海,每周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有18节课,十分忙碌,但他心里还惦记着云南的学生们。只要有时间,华国津就会马上飞到云南,飞到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他希望在能够在那里深入探索出一条越走越宽的少数民族地区帮扶之路。

2017-10-11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