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 >> 烛光行动 >> 稿件

民盟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赴云南墨江支教助学

2014-03-03 22:44 作者:民盟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情系墨江,支教助学

2014112,民盟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主委孙建、盟员王琳艺、钟立新和张赟经过一天的跋涉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南省墨江县,开展为期五天的助学支教活动。上外党委统战部部长孙宇伟任领队

走进墨江,走进校园: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距离昆明约270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农业人口占全县的91%,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先前与墨江教育局联系以及实地考察的情况,此次扶贫支教之行确定为墨江一中和墨江二中。墨江一中56个班,在校学生达2627名,90%来自农村,有教职工236人,是墨江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学校。相对于墨江一中,位于通关镇的墨江二中是一所相对年轻的学校,30个高中教学班,学生1800多人,教职员工116人。学生也都来自各个乡镇,两校均有不少贫困学生。

专题讲座,教师互动:为了给当地学校切实有效的帮助,参加支教的两位老师行前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做了认真详尽的准备。自201311月起,老师们对云南省中学教学所采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课程的高中教材及参考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学习研究,经多次与墨江县教育局和中学沟通协调,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培训方案,包括观摩同课异构公开课、开展示范教学公开课、对公开课点评交流、开设教学教法讲座等项目。确保本次师资培训高质量、高效率,让当地教师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此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尤以去二中更为辛苦。40分钟的车程多为山路。天色蒙蒙亮时,支教老师已经启程,直至天黑才能回到住处。尽管如此,老师们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入支教,培训工作按原定计划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抵达墨江的第二天,王琳艺老师和钟立新老师就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教学指导工作。他们不仅要观摩相关学科的两堂同课异构公开课,而且要给公开课做点评。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当地教师的实际需求,为那里的老师做教学培训讲座,包括《备课与课堂活动设计ABC(英语)、《利用图像复习高中课程内容》(物理)。老师们的倾情投入和精彩评析,给当地教师们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他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向和方法。由于每一堂课和每一次讲座都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每次的课后的交流活动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活动尾声,县教育局局长、两所学校的领导老师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期望我校的老师们能再次莅临墨江开展培训工作。

爱心捐助,情满墨江:此次助学支教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上外民盟委员会为墨江一中和二中的五名学生捐资助学,民盟上外委员会主委孙建于20138月在当地考察时,看到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的艰辛,深感有责任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民盟上外委员会的努力下,募集到的资金用于资助五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费用。墨江县教育局和中学校领导为了感谢民盟的捐助,举办了简单而又隆重的捐资仪式。仪式上,校领导首先感谢我校民盟委员会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对他们来说,每一笔捐助都是雪中送炭。民盟上外委员会主委孙建表示非常高兴代表民盟上外的全体盟员为墨江的学生奉献一片爱心。她向墨江的学生介绍了民盟。作为我国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同盟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也涌现了如谈家桢、苏步青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近年来,民盟在如何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上非常重视,因此民盟上外委员会也想在这方面做点事情。这些大山里的学生第一次听说了民盟这一民主党派,也知道了那些耳熟能详、仰慕已久的大科学家都是民盟盟员。孙主委还对受资助的学生们寄予希望,要求他们注重培养高尚的品格和修养,做到先于;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路上心存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师长和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希望他们学以致用,如能走出大山,今后也要回来建设这片土地。上外统战部部长孙宇伟也与学生进行了短暂而亲切的交谈,告诉他们理想可大可小,只要心中有美好的愿望,就要去努力将其实现。今后不仅要为小我”—自己的家庭付出努力,也要为大我”—社会做出贡献。受助的学生们非常感谢捐助者,有的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表示一定不负众望,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乐于助人,传递爱心。受助学生的坚强、刻苦和懂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良好和深刻的印象。临别时,双方还交换了通讯地址。一月的墨江略带寒意,但此时在座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此次墨江助学支教之行圆满结束,参与活动的每位盟员都觉得很有意义,且感慨颇深。尽管此次助学支教工作非常辛苦,但盟员们都表现出了为墨江教育服务与奉献的强烈热情,不计报酬,不辱使命。盟员们表示,今后只要需要,一定会再次参加此类助学支教活动。民盟上外委员会也会继续努力,把民盟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