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委会工作 >> 稿件

法眼聚焦:空车不载客,停车看心情——出租车乱象怪象背后的法律问题

  出租汽车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行业,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欢迎。然而,由于出租车从业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打车软件的推广及专车业务的兴起,出租汽车行业面对激烈竞争非但没有绝地奋起,反而“自暴自弃”,老问题难解,新问题丛生,有“打油诗”为证:

  出租车灯亮空车,路人扬招不载客;

  正规出租谈价钱,司机自嘲似黑车;

  车辆更新速度慢,爷爷车子还在册;

  专车业务红胜火,满城竞跑外牌车;

  昔日四大出租车,楷模光辉不再热;

  官员忙着罚黑车,市民期盼出行车。

  近两年,有不少打车市民发现又多了一种新的怪相,在叫车高峰时段,马路上驶来的开着绿色(或红色)空车灯的出租车不少,看到乘客在路边扬招,却不停车载客即扬长而去。“懂行”的市民知道这可能是司机接到类似滴滴平台电召业务,“不懂行”的市民尤其是外国、外地游客对司机挑客“不接业务”会感到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出租车司机挑客早已有之,传统的“合理”理由有,一是没看见;二是正赶着去交接班;三是车辆要去加油;四是赶着回家吃饭休息……。当然,司机挑客也有有道理的时候,比如,乘客扬招的地点不能停车。

  上述情况凡此种种,这些司机中确有一部分真的是事出有因,而有一些则是“合法拒载”。对于这一问题,最深受其害的当属老年人和残疾人这些往往不会使用手机打车软件的弱势人群,这一人群上下车行动迟缓“耽误生意时间”,并因为经济拮据或“节俭”的消费观念使然,通常叫车只是往返医院和家庭之间“油水不足”的“短差”,从而成为司机“最不待见”的乘客群。

  2014年,对于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接受电召任务后开着空车灯去接客的现象,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反映,市交通委很快拿出对策,在2015年6月推出了上海出租汽车服务平台,实现了将管理部门、出租汽车企业和打车平台的服务信息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从而使得出租车在接单后,车灯实时转换成电调,很好地解决了乘客扬招电调车引起误解的情况。

  然而,这套平台体系的运营似乎还需进一步改进,不少市民仍反映有出租车司机开着空车灯去跑电召业务,这究竟是对接平台的漏洞,还是一些未被平台覆盖的小众打车软件,又或者是驾驶员私自接收的个人预定业务就不得而知了。而那些正要去休整的司机,大多都因抱着侥幸心态,想要顺路再做一单或者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忘了更改车灯,等等原因。显然,主管部门对此类情形并未认真关注,更没有严厉查处,以至于司机们打着空车灯去加油加气、吃饭休息成了常态。

  为了尽可能减少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纠纷,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完善上海出租汽车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将平台覆盖到所有大中小出租车公司,进一步规范出租车电召服务。其次,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对于出租车司机打着空车灯去休整的监管漏洞。按照《上海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相关规定,出租车司机在去车辆维修、人员用餐、交接班等事项的途中,应将车顶灯上的“空车”调整为“停运”,以免误导乘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对打错车灯的司机做出相应的处罚。

  拒载是违法行为,挑客能否算法律问题呢?《上海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中认定的拒载情况是,一、所驾驶车辆开启空车标志灯后,在营业站内不服从调派的;二、所驾驶车辆开启空车标志灯后,在客运集散点或者路边待租时拒绝载客的;三、所驾驶车辆开启空车标志灯后,遇乘客招手,停车后不载客的;四、载客营运途中无正当理由中断服务的。目前,在上海大街小巷遭遇的情况是,用车高峰时段,马路扬招的市民眼瞅着一辆辆开着空车灯的出租车不停车从身边扬长而去,司机们这样的行为让人生气却并不违法。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只有在车辆停下之后不载客才能认定为拒载,这样的行为充其量只能算挑客。

  在交通部《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中规定,出租车驾驶员在受理乘客租车业务时要做到招手即停、有客即载,乘客电话约车时要迅速答复,对乘客要一视同仁,不挑客,不无故拒载乘客。

  挑客与拒载性质不同,但是可以互相转换。司机停车后了解到乘客的目的地后,决定不载客的,那就构成拒载。如果因为扬招的乘客的年龄(老龄)、身体状态(残疾)等因素而不停车让其搭乘,则是挑客。这种挑客没有客观的行为因素,只有主观因素(司机看到扬招的乘客),因此难以认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些不停车、未询问目的地,直接空车驶过的司机存在执法难题,首先是法条中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行为属性,其次是难以界定其是否有挑客行为(或者虽然明知却难以认定事实)。

  为此,在严格执行《上海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的情况下,有必要修订完善法律规范。接受专车平台电召的出租车应当开启电调灯而不得亮空车灯。而要改变这样的怪相乱象,应当积极鼓励广大市民举报挑客行为,主管机关在收到市民举报空车不载客的信息后应当及时反馈相关出租车公司,若是查到无电召业务却不载客的话,一次两次可以视同正常(如司机未看到扬招乘客),然而一周之内达到多次(如四、五次以上)的出租车应受到处罚。

  都说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作为各地人员来沪首先接触到的窗口行业,作为上海市民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目前的出租车现状,显然难以给人留下好印象。拒载、议价、车况差、服务差的投诉抱怨时有发生,而如今空车不载客的现象俨然成了出租车行业的又一新问题,马路上疾驰而过的空车对路边扬招的乘客视若无睹,成了上海城市里的一道怪相风景。

2016-02-04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