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稿件

建议打造上海“红色之源一平方公里”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本市启动“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意义重大,建议以中共一大会址为标志,以新老渔阳里、博文女校等10多个革命历史旧址为核心资源,打造“红色之源一平方公里”革命历史风貌区,以迎接建党100周年。

  在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周围一平方公里内,密布着与我党早期建党有关的革命历史旧址10多个。其中,孕育了我党诞生、有着“红色秘密摇篮”之称的南昌路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是陈独秀故居,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所在地,这里不仅诞生了我党第一个党组织,而且从这里发出的红色信函,使各地相继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为党的诞生做了大量筹备工作;这里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创办了《共产党》月刊,首先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一大召开后,这里还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与中共一大会址相距百多米的博文女校也是建党的重要历史遗址,以前认为这里是一大代表们的宿舍和食堂,但陈潭秋、包惠僧、张国焘等一大代表均回忆说,这里举行了重要会议。陈潭秋说是开幕式;包惠僧说是预备会;张国焘说第一次大会,并在此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与老渔阳里2号相隔仅数十米的新渔阳里6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这里是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地,培育了刘少奇、任弼时等一批我党领导人。

  一些市政协委员认为,以上述这四个红色旧址为核心景点,构建一平方公里“红色之源”革命历史风貌区是可行的。位于该区域中心位置的复兴公园中,有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大型雕像,象征着中共建党的重要思想来源,复兴二字,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渔阳里马路对面的淮海路上,有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旧居。附近淮海中路523号是《天问》周刊旧址,毛泽东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的文章《湖南人民的自决》发表于此。在复兴中路221弄,是又新印刷所旧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重要理论著作诞生于此。在顺昌路168弄,有上海机器工会临时会所,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在新渔阳里14号,有上海学生联合会会所旧址。在南昌路180号有《建设》月刊社旧址、在新天地南侧的济南路上,有《星期评论》编辑部旧址,这些杂志都在建党前传播过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淡水路66弄4号还有《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任弼时、林育南、李求实等共产党人在此担任编辑。

  此外,在这一平方公里内,还有其它革命旧址若干,如思南路上,有周恩来旧居,亦称周公馆,是当年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在南昌路48号,是收养和抚育革命烈士和领导人后代的大同幼稚园旧址,毛泽东的3个儿子——岸英、岸青、岸龙、蔡和森女儿蔡转、恽代英儿子恽希仲、澎湃儿子彭阿森、李立三两个女儿李力和李竞等均先后在此生活过。在南昌路180号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旧址,毛泽东、恽代英、向警予、邓中夏等在此工作。

  为此,建议:一是将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和博文女校作为党的诞生地重要纪念点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变现在是民居和机关办公的性质,使革命历史文物产生应有的价值引领作用,擦亮“党的诞生地”这块金字招牌。二是整合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举行专家论证会,精心规划打造“红色之源一平方公里”革命历史风貌区,尤其是将有关景点组成一条红色线路,让游人漫步其中领略到红色文化的精神真谛。三是在复兴公园、新天地太平湖一带绿化区,竖立一批反映我党早期建党伟业的雕塑群,临近街区、地铁站也可以开天辟地为主题进行一些历史人文内容的布展,以凸显“红色之源一平方公里”革命历史风貌区的精神内涵。

2017-03-29 13:50 作者:俞亮鑫